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奧林匹克球場。
歐冠決賽,比賽時間來到了全場第70分鍾。
比分是3:2.
此時,米爾沃爾進行換人調整。
“卡卡,比利亞被主教練霍爾爵士換下,這兩名首發球員今天表現非常好,都參與了進球的策動,卡卡稍稍欠缺運氣,他差點兒幫助米爾沃爾早早鎖定勝局,現在將他們換下,換上經驗豐富的內德維德與拉爾森,可能是霍爾爵士希望局勢變得更加穩定一些,畢竟在這支球隊中,內德維德與拉爾森的作用永遠無法被忽視,他們隻是出場,可能對隊友的精神刺激就會非常強大。”
現場狂獅球迷熱烈歡呼,既是歡迎老一輩英雄的登場亮相,也是為卡卡和比利亞今天的表現報以讚賞。
奧德裏奇在場邊迎接卡卡和比利亞,與他們擊掌慶祝,沒有言語交談,還不到時候。
等換人結束後,奧德裏奇將視線重新轉向球場內。
這次換人的目的不言而喻:穩定!
內德維德會讓米爾沃爾的中場硬度提升,體能充沛的拉爾森也將替代被對手熟悉琢磨透徹的比利亞,在鋒線上煥發新的威脅。
奧德裏奇不是安切洛蒂肚子裏的蛔蟲,所以不知道這一刻安切洛蒂在想什麼,他隻是做自己的工作,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來到他今天的高度與地位,對比賽把握有一種類似先知先覺的嗅覺,談不上未卜先知,隻是杜絕隱患,在危險可能出現之前,首先扼殺它!
若不是卡福在門線上救主,AC米蘭想用卡拉澤打出奇效的進攻也將會在那時宣告徹底失敗!
不過,這他-媽就是足球,不能去糾結“為什麼”。
安切洛蒂的眼神始終在內德維德與拉爾森身上來回切換。
米爾沃爾的這次換人,從形勢上會對AC米蘭造成毀滅性打擊!
卡卡與比利亞富有激情與衝擊。
可是他們還不夠穩定強悍!
這是心理層麵的,以及巔峰對決中對節奏把握的敏銳度。
但是內德維德和拉爾森不同,他們帶來的是穩定與控製。
他們不會像渴望建功立業的小將那樣搏出位,過度地追求高光表現,他們會照顧大局,會更冷靜地審時度勢!
想讓他們犯錯,太難了。
但話又說回來,光有心態是不夠的,足球,終歸是靠跑動與一雙腳踢出來的。
所以安切洛蒂在觀察這兩位替補登場的米爾沃爾老將,想要洞察他們的競技狀態。
如果他們競技狀態很糟糕,那麼,這次換人可能會是米爾沃爾的敗筆。
不過令他失望的是,內德維德與拉爾森的跑動,對抗,傳球,看不出任何異樣,無可挑剔。
這代表他們熱身充足,上場後無縫連接就融入了球隊節奏中。
人老成妖啊!
從始而終,奧德裏奇都非常鎮定,在時間來到第75分鍾時,這是安切洛蒂之前在等待的一個時間。
這也是奧德裏奇在等待的時間!
為什麼?
沒錯,米爾沃爾是要調整姿態了,在比賽進行中逐漸放慢節奏,進行控製,穩定局勢場麵。
可是,AC米蘭呢?
AC米蘭在落後,他們難道就放棄嗎?
不,他們肯定要誓死一搏,哪怕是困獸之鬥,他們也不會跪在狂獅麵前舉手投降!
那麼,在這個關鍵時間段,誰的心態更加沉穩,誰就會勝出!
這也是他換上內德維德與拉爾森的重要目的。
比賽,沒有結束。
局勢,還在變化中。
米爾沃爾,要殺死比賽,不是靠拖延時間,讓90分鍾走完,比分就定格在3:2上。
而是在比賽最後時段雙方心態變化中,在主動尋覓機會中徹底擊潰AC米蘭,將在懸崖邊上的對手,徹底一腳踹下去!
從第75分鍾開始,內德維德的位置立刻大範圍回撤,這個變化非常突兀,對AC米蘭的刺激尤為明顯。
AC米蘭眾將看這個態勢,米爾沃爾是要守住勝利了,比賽所剩時間不多,也沒什麼可顧慮的,安切洛蒂也到了必須做決定的時刻。
還能怎樣?
攻!
不然再往後拖,想再進攻,可能連發力的機會都會失去。
AC米蘭開始大舉壓上!
他們還是有一手準備的,卡拉澤也格外明顯地套邊壓上,試圖吸引米爾沃爾的防守注意力,撕扯米爾沃爾的後防線橫向防守寬度。
與此同時,皮爾洛與魯伊科斯塔,西多夫,三人一同控製中場,進攻並沒有主要從左路發展,而是從右路!
卡福助攻上來了!
這位年近35歲的老將最後時刻開始燃燒自己的一切,試圖上演絕地反擊!
場上立刻風雲突變,AC米蘭的強攻之勢自然而然會讓人感到緊張。
沒有什麼防守是絕對不會出現險情的,尤其是當對手大兵壓境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