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新缸一醒來,立刻就在床上開始打坐行功。畢竟兩世為人,心中深深知道凡事若不努力,有再好的資源和機遇也是白搭。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事隻要努力就能完成個八九不離十,再加上先進這麼好的資源和人脈,想不成就一番都沒可能。
直到行功三個大周天,渾身舒坦,立刻跳下床來,叫道:“嫦娥玉兔,快來伺候本少爺起床……”
待收拾一番,趕去兩位師兄彙合,新缸這小子已然是精神抖擻,從眉角裏都透著舒爽,每個毛孔都散發著滋潤,有道是“雄赳赳氣昂昂……”
江海兩人看著新缸,心中也歡喜,兩人多年心願即將得隧,心情愉悅,更覺跟這個小娃娃緣分匪淺。修道的都講個緣法,這大概就是緣法吧。
三人坐下閑聊,身邊俊男美女伺候,無比愜意。新缸瞅準機會,大拍二位師兄馬屁,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更何況新缸拍馬技巧已然進階,拍起來既不突兀又不生冷,正所謂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現繁花。
這時新缸趁機問起修行的事來,二人當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原來此方世界上古之時,精怪橫行,人族困苦,更有天地災劫加身,凡人壽數有限。有能人異士,觀天地,察山海,膜拜先天精靈,苦思超脫紅塵,長生久視之法,曆經無數艱難困苦,終於悟出了練氣修仙之道。
根據道路不同,分為玄宗魔門。玄宗專研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窮究河圖洛書,溝通天地元氣,駕馭虛空,飛天遁地,自在逍遙。魔門追求上古神魔之力,崇尚自然,不分善惡,隨心所欲,有教無類,無拘無束。修行之人常自稱練氣士。
修仙的境界雙方劃分也有所不同,玄宗練氣分為九層,分別是:煉體、意動、感應、凝煞、練罡、丹成、道基、應劫、溫養。魔門練氣也分九層,與玄宗練氣大致對應,但因魔門無拘無束,各位大能琢磨的修煉法門也是稀奇古怪,無所不有,故而無法準確命名。隻有在幾個導致修士出現特殊變化的層次才有大概統一的名目,比如修煉到第五層,便能壽有萬載,於是便稱為太歲,第六層能顯出神魔本相,便稱為法相,第九層肉身堅固,漸趨不壞,便稱為金剛或不壞。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天地間修煉資源又非無窮無盡,大家都追求長生,自然就產生了競爭。魔門行事從來恣意,爭起資源來肆無忌憚,與玄宗矛盾漸漸無法調和,終於引發了上古第一次仙魔大戰。
在此戰中,玄宗魔門竟有數十位高人的修仙境界得以晉升長生之上,諸位修仙大能由此發現激烈的鬥法,有助於突破境界,於是在部分有心人的推動下,第一次仙魔大戰之後不久就發生了第二次仙魔大戰。
此戰雙方窮盡手段,務求消滅對方,保存自身。雖然又有仙人突破境界,但卻導致更多長生仙人身死道消。修仙界認識到即使獲得長生,若無相應手段自保,依然要隕落,一場大戰下來,得不償失。此後仙魔鬥法的烈度受到了限製,雙方最頂尖的高手紛紛遁世不出,隻有修為不足的才在世間行走,積攢體悟,尋求機緣。
自上古玄宗魔門三次仙魔大戰之後,玄宗和魔門高人不出,在世間行走的練氣士逐漸分化,期間幾經興衰,修仙界已經是道門大興。
道門原是玄宗中的末流分支,但在中古時期,出了一位大天才,這就是道門全真教的重陽仙人。重陽仙人成就無上大法之後,重新厘定道家法術,去蕪存菁,編撰一部直指大道的“全真輯要”,作為道門法術總綱,流傳於世。其後道門精英鑽研“全真輯要”,根據各自不同感悟,創下無數門派,自此道門大盛。
至於魔門那一邊,修行提倡自由自在,無所顧忌,本就不成係統,後來更加分化。其中一部分受到仙魔大戰刺激,認識到抱團的重要,組建了西方魔教,吸納了近半魔門高手,與道門相抗。
另有一支,其領袖潛入道門偷學道法,又與自身神魔大法互相印證,於兩派之外另辟大道,成立一門新流派,其信仰、行為、功法、道路已與魔門分道揚鑣,與道門更不相同,其門徒全是出家的光頭和尚尼姑,自稱為釋宗,曆經千年發展,釋宗勢力已不弱道門,但因其領袖與道門大有淵源,因此常與道門守望相助,共抗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