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中國人好似神兵降,但事實上,他們的路數並不如何複雜——這一萬多的兵力,並非一次過來到山陽的,而是分成了前後兩批——第一批,我們的偵騎偵查到的那五千‘軒軍’、‘桂軍’的‘混合部隊’;第二批,自諒山增援太原的那五、六千‘軒軍’以及——上百門的大炮!”
“我們的偵騎偵查到中國人的第一批‘混合部隊’之後,因為其數量較之早前的情報足足多出了一倍,所以,理所當然的就把這五千人當做太原西援宣光的全部兵力了,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五千人的後頭,竟還吊著一條巨大的尾巴,於是,也就未做進一步的、風險很大的敵後偵查。”
“而即便我們的偵騎冒險進行敵後偵查,也多半發現不了什麼。”
“中國人的第一批‘混合部隊’抵達山陽之後,第二批——自諒山增援太原的那五、六千‘軒軍’以及上百門的大炮——方才從太原出發;而太原至山陽,以正常速度行軍,大約需三左右的光景。”
“也就是,即便我們的偵騎冒險進行敵後偵查,看到的、回報的,也多半是‘太原至山陽,路麵十分安靜’,雲雲。”
“當然‘安靜’啦!彼時,中國人的第二批部隊還沒有上路呢!”
“中國人的第一批‘混合部隊’到達山陽之後,便遷延不進,很被我們嘲笑了一番——事實上,該被嘲笑的是我們自己!”
“中國人當然要‘遷延不進’了!第一,山陽既是我們的預設戰場,也是中國人的預設戰場——還真他娘的巧了!法、中雙方都他娘的看上了山陽這個倒黴地方!第二,人家在等自己的後續部隊——在等自己的大炮呢!”
“山陽戰役的前一,中國人突然大幅度拉長了防線,將整個烏森河東岸的開闊地都‘堵’了起來,這一舉動,也被我們大大的嘲笑了一番——事實上,該被大大的嘲笑的,也是我們自己!”
“回過頭看,中國人大幅度拉長防線的意圖,其實非常明顯。”
“當,包括大炮在內的第二批部隊趕到山陽,晚上,在夜幕的掩護下,次第進入陣地——也即第二條防線;中國人大幅度拉長防線——第一條防線,其實是在為第二條防線打掩護,若有什麼要‘堵’的,不過是要‘堵’我們的視線以及可能繞到第一條防線之後的偵騎罷了!”
“大幅度拉長後的防線,當然變得非常單薄,可是,又如何?我們根本就沒有衝擊這條‘單薄’的防線的機會啊!——人家有大炮!射程遠遠超過我們的大炮!他們打的到我們,我們打不到他們!數量——大炮的數量——也比我們多的多!可輕鬆覆蓋整片烏森河東岸開闊地!”
“這也是中國人為什麼不從防線後出來追擊祖阿夫營的原因之一——防線過長、過於單薄,若總攻發起之前進行計劃外的行動,很容易自亂陣腳,因此,把‘奇襲’的法國人趕跑就好啦!”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傻瓜!——整個山陽戰役,由始至終,都被中國人玩弄於股掌之上!一無所覺!”
“唉!”
“我們大致沿原路——即沿三池山南麓——向河岸急奔;路還是和來時一般的難走,但因為已不存在暴露行跡的顧慮,路況也比較熟悉了,更因為——呃,的難聽些,來時是‘奇襲’,去時可是逃命!所以,同樣長的一段路,來時,花了整整一個時,去時,僅僅花了四十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