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陸遠病好之後,李言聞感念陸遠的恩情,便將世代務農的他收歸到了自己的門下。

李言聞本來是想把自己的全部本領悉數教給小陸遠的,畢竟李時珍當時已拜了當地的名儒顧長同為師,準備學習四書五經,備戰科考了。

而自己的大兒子李果珍資質又非常差,實在難以繼承自己的衣缽,因此李言聞便計劃著把自己的本領傾囊教授給小陸遠,他想讓這位救了自己兒子性命的小恩公,未來也能成為當地的一代名醫。

然而,這一教之下,李言聞才發現,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這個小陸遠的資質竟然比李果珍還要差上許多,他不光理不清自己所講的那些醫學道理,就連自己讓他死記硬背的那些醫學條文,他都背得是一塌糊塗。

為了讓小陸遠打開腦竅,李言聞經常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利用歌訣來記憶經方,然而陸遠那離奇的記憶力還是讓李言聞驚詫了,這小子總是剛背誦完一首歌訣就很快和下一首歌訣弄混淆了。

見此情景,李言聞也隻能無奈地苦笑一聲,然後便不再逼他學醫了。

就這樣,陸遠雖然在李家醫學堂修習了十年醫學,但他的本領卻連新來的小學徒都不如,幸好陸遠為人極其忠厚踏實,因此大夥倒沒有一個嘲笑他的。

既然醫路走不通,李言聞便決定讓陸遠把醫學堂裏麵的其他雜事給負責起來。

所以近些年來,陸遠日日不輟地照顧著師弟們的生活,管理著師弟們的起居,什麼灑掃庭院,碾藥切藥,洗衣耕種的苦活累活他都搶著幹。

在大家的眼裏,他在管理大家學習的時候確實像是一個大師兄,但被大夥兒圍著逗樂的時候卻又像是一個小師弟,他照顧大家起居生活的時候像是一個大管家,而幫大家洗衣劈柴的時候則更像是一個小童仆。

總之,師弟們對他是既愛又敬,也正因如此,李時珍每次外出的時候總喜歡把大師兄也給拽上。

每當遇到這樣的場景,李言聞都會報以會心地微笑,畢竟有陸遠陪在李時珍的身旁,總會讓人放心許多。

最近兩年,隨著鄉試的又一次落榜,李時珍對於走仕途的心思變得越來越淡了,反而對繼承家傳醫學的興趣卻是越來越濃。

但父親的嚴詞責令又讓他不敢輕易改弦更張,父親總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教導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大夫雖然也是一個尚可的職業,但跟科舉入仕相比卻有著天淵之別,一旦你將來登上了皇榜的話,那可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了!

想想你爺爺,一輩子也就是一個走街串巷的鈴醫,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金榜題名,隻可惜你父親我不爭氣啊,連個秀才都沒考下來,現如今既然你已經走到了鄉試這一步,那麼無論如何你都不能再放棄了,你盡管好好讀書吧,家裏的其他事情有我和你大師兄擔著呢,你就不用瞎操心了,聽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