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堂(1 / 2)

奴星是一顆陸地資源高於海洋的資源的星球,星球上百分四十的區域是一座座岩石形成的高山和戈壁,這些區域上,基本是寸草不生的。隻有剩下的百分四十陸地和百分二十海洋艱難的維持著人類的生存。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一千年來,為了搶奪地盤,紛爭不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最終形成了商,秦,漢,唐,宋,元,明,清八國。

不,應該說是九國!

大陸的中心地帶就是神監殿的所在,地域雖然沒有各國的大,但實力卻是最強,這也是各國能容忍神監殿在自己的每座城市上建神監殿的原因。而這八國之中又屬商,秦,漢最強,成三足鼎立之勢,相互牽製。而後就是唐,明二國,兵多將廣。排上末尾的則是宋,元,清三國,異族掌權,因三國攀附上神監殿,其他各國倒也不敢動他們。

宋國

臨安府錢塘鎮的城門外,這是一座由城外大青石就地取材,建成的高約三十米的雄關。方天絕看著城門上的牌匾。據說這是建城之時為了懷念故土,起的是故土上的城市之名。這些還是方天絕從一本雜書上的,而這些雜書,通常稱為禁書,一旦發現私藏禁書迎接他的隻有牢獄之災,過目不忘的方天絕也在看完之後,第一時間燒毀了這本書籍。

曆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對於書上內容的真實性,方天絕並不關心。看著城門口守衛粗暴的收取入城費,順走一些準備進城賣的吃食,時不時的還調戲一下麵色姣好的農家女。方天絕滿眼怒火的看著這一切,恨不得上去撕碎他們。但他明白,此刻的自己,還不足與官家對抗。

這個世界病了,弱是原罪。眼下隻能悄悄成長,才能在這個人間留下驚豔的自己。方天絕因為學子的身份,那些城門守衛倒也沒有為難他,畢竟沒準畢業後,工作分配成了他的頂頭上司,到時候自己可就得吃苦頭了,這些守衛一個個精著呢。

走進城門,這是一座石頭城,城裏的建築都是由青石建成的,每棟樓城不高,三至五層。道路的中間是電車的軌道,兩邊是為了生活賣力吆喝的小販,每當有“上層人士”乘坐著電動轎車行駛路過的時候,小販們就會驚慌的收拾自己的商品,生怕蹭到大人物的車子,在一陣雞飛狗跳之後,希翼的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能在他的攤位前停留下腳步。

各種的交通路線像蜘蛛網一樣覆蓋到城市每個角落。一批又一批的人像貨物一樣被裝卸著。整個城市有如一個繁忙的空殼。大家都在奔忙。奔忙著各自艱難的生活。

街道的盡頭就是學堂,也是鎮上唯一的學堂。這個國家的管理層,不,也許可以說是這個世界的管理層,對教育並不關心,每個地區所設的學堂並不多,也許是愚民更容易管理,之所以建這一學堂,就是為了培養一些人,更好的侍奉他們這些上層人物。

學堂一共五層,整座學堂是一座圓形建築,中間就是平時學子活動的操場。學堂一共有兩扇大門,一扇就是方天絕此刻站立的地方,另外一扇則是在學堂的另一側。

學堂另一側的大門後麵是一座五十來米的大橋,也是城裏唯一的一座大橋。與橋這一頭忙碌的人間不同,那邊是一片安寧繁華,景色宜人。這裏正是那些“上層人士”的居住地。相隔一座橋,一麵天堂,縱享一切美好;一麵人間,嚐遍人間疾苦。兩道門,一正一反,因為一座橋,本該是正門的門,反而更像是後門。

此刻正值中午,盡管學堂包飯,但一些離家近的學子,還是選擇了回家吃飯,當然學費也會少一些。饑腸轆轆的方天絕,穿過人流,一眼就望見正站在校門口的老師。

老師姓文,名章。據說原先文老師不叫這個名字,為了立誌讀遍天下文章才改的名,年輕時去過不少地方,後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才回到這個地方,當了一個默默無聞的老師。

文老師時不時的回應著學子的問候,時不時的眺望著校門外,直到看見了方天絕,才鬆了一口氣。快步上前拉住方天絕打量的一番,確認自己最喜歡的學生無恙才說到:“你家的事,我聽說了,事已經發生了,你節哀。放心,老師會給你討回一個公道的。”

“文老師,我沒事的,您放心,我分得清輕重緩急,我不會亂來的。”方天絕知道文老師是真的關心自己,也不願讓他多擔心。

“這點我倒不擔心你,你一直是理智的。哎,這萬惡的社會....哎,你就安心的在學堂,有什麼困難一定要和老師說。”文老師對於眼前這個過目不忘,能舉一反三的學生是真的喜愛極了,隻可惜沒有武道天賦,不然將來必定有一番大作為。不過這樣也好,既然沒有武學天賦,那就安心的做學問,未來未必不能做一個文學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