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今華盛頓電視台推出的肥皂劇不同。
因為佩頓這個電視台的大老板交代了,不以收視率等為具體的憑據,單純以鍛煉電視幕後等工作人員為要求。
所以即便收視率一般,他們依舊還在製作,也算是為日後的電視劇拍攝做準備。
“哦,原來是這樣。”
佩頓點頭, 他也說不清這種模式和中國電視劇的模式那種更好。
但這種模式更節省成本,降低風險,這是毫無疑問的。
甚至,也保證了電視劇的質量,編劇們需要掌握電視劇的節奏以及,劇情的發展……
不合格就完蛋,沒有更多的理由。
隻有收視率足夠的, 才有繼續拍攝下去的價值。
這一套模式, 讓聯邦電視劇推出了許多數十年流行、經久不衰,可以製作到數十年的超長電視劇,如《生活大爆炸》《老友記》……等十多季的經典。
當然,現如今最值得一提的還是,那部自1937年首次播出,一直到今年,足足二十多年的超長肥皂電視劇《指路明燈》,這部肥皂劇這已經成為電視台的收視王牌,成為一個對外的品牌,培養了無數忠實觀眾。
克裏斯太太便是其中之一,以往她總是拉著一家人準時收看這個節目。
據她說,她可是從第一季開始追的,絕對是老資格。
(注:在現實,這部電視一直到2009年才停播,中間足足播了72年, 總共18262集, 陪伴了數代人, 也因為太長時間的跨度,終於, 電視劇把節目的忠實觀眾熬走,隨著一個個忠實觀眾的去世,且,新血難以持續,沒有新觀眾願意觀看之前數十年,上萬集的節目,所以節目的收視率逐漸下降,直到被電視台砍掉。)
這個例子也讓之後的電視台努力將經典電視劇控製在十年左右,保證新老觀眾交替,且不會厭煩。(生活大爆炸十二年,老友記十年,行屍走肉十一年……)
當然,按照收視率完全可以拍攝更多季的經典,因為編劇沒把握好節奏,而提前結束拍攝的也不少。
如越獄隻拍攝了五季,絕命毒師隻拍了五季……
這種競爭激烈,收視為王的模式, 唯一苦的或許隻有觀眾,畢竟收視再低, 也有一小批口味不同的忠實觀眾。
對這些觀眾而言, 他們誰也不知道自己喜歡的電視劇,會不會因為收視率不高,廣告商不喜歡,突然就太監了。
“聽你這麼說,編劇很重要?”
魯西埃點頭:“是啊,對於一部長久電視劇,他們才是電視劇的核心,掌握劇情的發展,主演乃至是導演都不如他們重要。”
佩頓點頭,的確,編劇要是看主演不順眼,直接寫死。
而導演,拍攝電視劇,還真不需要太深的功底,這畢竟不是電影,能講好故事就足夠了,因此編劇才是電視劇的靈魂。
“當然,編劇隻是電視劇的主宰,董事長您則是他們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