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一處酒店裏,佩頓在此處落腳。
此時他正看著眼前的材料,這都是他讓事務所收集的關於矽穀目前的資料,包括發展曆史,以及目前的行業支柱。
佩頓嘴裏喃喃念叨著一個名字。
“威廉·肖克利!”
此人被稱作晶體管之父,因對半導體的研究和發現了晶體管效應,與巴丁和布拉頓分享了1956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業內頗有聲望。
矽穀的傳奇,也是他離開貝爾實驗室返回故鄉聖克拉拉,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之後開始的。
此時的矽穀雖然因為30年代成立的HP電子公司,有了電子的基因。
但是真正點燃矽穀之火,使這塊土地燃起壯觀的電子之光,卻是因為此人。
無數的人才彙聚於此,也是因為他的聲望。
就像當初號稱可以稱量地球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對於無數物理學家的吸引力。
愛因斯坦的實驗室也彙聚了無數精英。
“沒想到聖克拉拉之所以成為後世的矽穀,最開始僅僅是因為,這是肖珂利博士的故鄉。“
佩頓有些感歎,這就是一個人對一片地區的影響。
肖克利博士在矽穀了望山建立了肖克利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
整個電子工業開始對他的舉動翹首以待,因為這個家夥天才絕頂,似乎什麼事都能幹成,他的舉措,就像17世紀英國的牛頓爵士宣布要建立一家他自己設計的工場一般轟動。
相關行業的人才都恨不得衝到他的身旁,得到他的指點。
“不過大多數科學家似乎都不是懂得經營的人才。”
佩頓笑了一聲,他看到了資料中由於肖克利的不善管理,以及唯我獨尊的作風,帶來的惡果。
資料裏是這樣形容的:作為經理,肖克利逐漸把自己孤立起來,肖克利跟人說話,總像對待小孩子一樣,態度日趨傲慢,他或許是偉大的科學家,也僅僅是如此。
1957年,肖克利已經並不滿足於著名科學家的頭銜,他還立誌要超過三四十年代偉大的企業科學家,超過像HP的休利特和帕卡德這樣的企業貴族。
雖然肖克利在智力上成功地超越了他們,但作為企業家的素質和人品卻使他永遠也難以望其項背。
因此,他還在野心勃勃地構建企業夢想時,他精心挑選的千裏馬已在底下密謀策反。
他們在這個獨裁者的手下,得不到絲毫發揮的機會。
他的門徒之中八人中有七人產生了跳槽的想法。
最後,在七個人的鼓動下,最後一個人也動了心思,於是八個人很快向肖克利遞上辭職書。
肖克利大為震驚,繼而大發雷霆,把他們稱作叛徒,時稱“叛逆八人幫”。
這件事的影響十分大!
因為肖克利一直在報紙上宣稱自己是一名慧眼識英才的伯樂,聘用了八位優秀人才,都是千裏挑一的精英。
並且宣稱:這是從未有過的偉大天才的集合,所有的人都在30歲以下,正處於他們才能噴湧的頂峰時期,極具戰鬥力。
沒成想,現實給了他一個如此大的嘴巴。
他苦心尋找的門徒,集體出走!
“不過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導體,居然隻是八個叛徒創立的。”
“這個肖克利博士的眼光倒是很不錯,這八個人都是人才,可惜不為他所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