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不考慮黑叔叔們的隨緣射擊和信仰射擊,以及其他撐死了隻能算作是地區強國的國家那根本無法和五大堂口扛把子相比的軍力,單論五堂口而言,現代戰爭的核心要素就隻有一個。
信息。
詳細拆分的話,大致可以理解成提前偵察、發現目標、摧毀目標。
人類發展到現在,武器方麵,破壞遠比防禦更強,所謂發現即摧毀便是這個道理。
因此,巨艦大炮時代那種堆最厚的甲,上最粗的炮,頂著對方的狂轟濫炸撲上去和敵人對射的戰爭方式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
正常發展的話,若是國家有一日造星艦,按理說也應該順著這個思路來。
防護方麵自然是需要考慮的,但更需要考慮的卻是另一點——偵察以及反偵察(隱身)。
想盡辦法偵察到敵方目標的同時,千方百計防止敵人找到自己。
然後,抽冷子幹掉對方,一擊必殺。
即便是如今,孫顯允帶回來了護盾技術,在星艦設計方麵,國家也根本不可能轉回去,設計那種在視距範圍內巨艦大炮對擼的憨憨戰艦。
傻不傻啊?
人類好不容易發展到了太空去,然後居然跑去和人對擼?
電影裏經常出現星艦對轟,那是為了視覺效果,看著又爽又帥就行了,真打起來這樣玩兒,你還沒撲到別人麵前就已經完蛋了。
所以,無論是列克星敦旗艦,還是貝爾法斯特、朝歌等驅逐艦(說到這個貝爾法斯特心情複雜,人家可是輕巡來著……),核心設計思路本質上和地麵戰爭的艦艇設計依舊沒有區別。
打一場仗,想要對敵人發起有效攻擊,第一步自然是偵察。
或者說測距,準確點而言是測算目標具體坐標。
雷達偵測也好,激光測距也好,總之先用最先進的手段把敵人的位置找出來。
顯然,以目前的技術而言,精準搜尋的範圍是肯定超越了人類視距的,地麵戰爭尚且如此,更何況更加空曠的太空?
所以開戰的時候,理論上你根本不可能用肉眼看到你的敵人在哪裏。
偵測完成,得到目標具體坐標後,接下來就是發動有效打擊了。
還有什麼是比激光武器更棒的呢?
什麼?導彈?
你導彈飛多快?激光飛多快?
那是太空戰,幾百公裏上千公裏的戰場距離都和臉貼臉差不多……
事實上國家的軍事研究院裏麵甚至討論過一種如今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打擊方式——超時空打擊。
既然星艦可以躍遷,那為什麼不能讓發動的“攻擊”本身也躍遷呢?
如果能夠做到的話,那不就可以隔著光年為單位的距離把敵人按在地上摩擦了嗎?
當然,想要做到這點,沒個幾百千把年的研究發展別想,當然也可能哪天孫顯允撞大運了通過執行任務把這種規格外的技術帶了回來。
然後國家在自己老家發一枚大炸炸,下一秒這個大寶貝瞬間出現在了幾十光年甚至幾百上千光年外敵人老巢裏。
轟
隻不過,在擁有這種技術之前,大家還得老老實實走傳統的路子。
測距,校準,開火。
同時想辦法欺騙敵人,隱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