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一般所有考生都能答上,因為這些都是最基礎的。
第二考則是考題少了,難度卻加大了,以五經一道,詔、判、表、誥一道,寫出三百字以上的見解。
這一考也不難,隻是見解不同,略有高下而已,這還看不出些什麼。
至於第三考,才是鄉試中最難的,試以五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時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
這個就是需要琢磨主考官的時候,若你的見解與他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馳,就是你寫的再好,他也不會讓你考中,因為他不想在朝堂上多個敵人。
片刻後,一名官員帶著兩名差役,開始給每個考棚發考題。
接過考題,衛書除去封條,慢慢的把試卷展開。
當他看到題目時,不由得微微一笑。
這題他前些日子還和郭靈兒討論過,當時二人的意見不一致,隻好找郭教授評斷,最後當然是衛書獲勝。
雖然知道如何寫,可衛書沒有著急動筆,而是閉上眼睛把郭靈兒見解回想了一遍。
所謂一人計短,兩人計長,他要把郭靈兒見解裏的精華吸取出來,補充到自己的見解裏,讓其更加的充實。
“呼!”
輕輕吐出一口氣,衛書睜開眼睛,提起筆刷刷的寫了起來。
他的速度很快,一刻未曾停頓,所有的一切都了然於胸。
就在這時,學政帶著主考和副考走了過來,一邊走還不忘一邊小聲介紹著。
“二位大人,此子便是郭老的關門弟子,我們臨江府府學的第一才子。”學政誇讚道。
“郭老一向眼光頗高,能入他老人家的法眼,定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主考點了點頭。
雖然他是內閣的學士,可他的學識不一定有郭教授高,隻是官位高而已。
“正好他在答題,走,咱們過去看看。”副考建議道。
“這樣會不會影響他。”主考猶豫著道。
“要是這點情況就能被影響,他也就不配成為舉人了。”副考說道。
隨後,一行三人便來到衛書的考棚前站定,觀看著衛書的答題情況。
這時衛書剛好寫到一半,整個人全神貫注,並未注意到有人來了。
看著衛書那蒼勁有力的字跡,兩位考官對視一眼,同時點了點頭,顯然是十分滿意。
不一會兒的功夫,二百多字的見解寫完了,全是精華,每一個字都有用。
衛書放下筆,準備低下頭輕輕的吹了吹,這樣墨跡能幹的快一些。
就在他低頭之際,突然注意到前方好像站著人,於是連忙抬起頭查看。
他定睛一看,原來是兩位考官和學政。
雖然他不認識兩人,可他認識二人身上穿的官服。
衛書連忙站起身,對著三人施禮道:“學生見過三位大人。”
“這裏是考場,不用如此多禮,坐下繼續答題。”主考見衛書這樣謙遜,滿意的擺了擺手。
“是,大人。”衛書重新坐下,低頭把墨跡吹幹,隨後封好考題準備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