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規矩就是規矩(1 / 3)

李崇義這個土豪張嘴訂了十二頭豬,要求每月供應一頭,這樣才不會膩。

曉月樓都試探性的訂了幾頭。

柴令武轉頭對柴躍吩咐:“這些單子都看明白了吧?明再去買豬崽,再讓劁豬匠來動刀。從現在起養的豬,但凡賣出去的,你們提兩成純利。”

“多買點仔雞來,養大讓孩子們吃雞肉!看看他們都饞成啥樣了。”

莊戶們咧開嘴,露出發黃的牙齒,開心地笑了。

按,整個莊子都是柴令武的,他一文錢不分出來莊戶們也沒話。

養個豬而已,不用出本錢,酒糟可勁的喂,就是偶爾加點青儲飼料,算個屁大的事!

莊主仁義,肯給兩成哩。

養雞更是點明了給孩子們吃,莊主就好吃兩個雞蛋而已。

這日子啊,有奔頭哩!

什麼?酒錢?

你怕不是想多了,那麼大的數字,莊主給點賞錢倒差不多,想撈份子,也不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命!

柴躍拿大鎖將釀酒作坊大門鎖死,鑰匙隻有柴令武、柴躍與他那三個膀大腰圓的兒子持有,還安排出護莊隊巡邏。

偌大的作坊,要讓人盜去莊主的秘方,或是在酒裏搞破壞,大家得哭死!

當然,護莊隊是有補貼的,柴躍向莊主請求每人給三十文一,柴令武提到了五十,青壯們可樂壞了。

不是考慮起點太高、日後難有期待,柴令武完全可以再提的,反正他現在有錢。

柴令武承諾,每年從釀酒作坊的利潤裏,撥一千緡為柴家莊公產,照料孤老、殘疾,修繕危房,修整道路,柴家莊頓時歡聲雷動。

今日來飲宴的,最風光莫過於歐陽詢,老人家吃了喝了,臨了還用他的破馬車拉了五斛酒回家,還是學生孝敬的,能不得意麼?

地君親師,發源於《國語》,形成於《荀子》,歐陽詢身為師長,收一點孝敬,皇帝都沒話。

其次是柴哲威,柴令武足足送了他一馬車酒,並標明最烈那缸要泡入虎骨,半年後給阿耶限量飲用。

柴紹的身體,多番征戰,受傷之處頗多,但願虎骨酒能解一點傷痛。

其實,柴紹與柴令武的隔閡,都源自隋末那一場追捕。

追兵來得急,柴紹隻能帶著年幼的柴哲威、柴令武倉皇出逃,平陽昭公主則去鄠縣李家莊召集人手斷後,夫妻二人都已經抱著無法生還的念頭拚搏,哪曉得平陽昭公主倒搏得好大一個名聲。

即便如此,平陽昭公主在隋朝的畿縣征戰,承擔了極大的壓力,受了不少的傷,以至於英年早逝。

所以,每每念及阿娘,柴令武便會情不自禁地與柴紹頂牛,算是積怨。

若是當時不分散,或許阿娘就能好好地活下來了吧?

執念,總是揮之不去,即便是靈魂有了變故亦然。

……

張阿難一臉平靜地出現在柴家莊,交錢、提酒。

他的身後,一個大約十歲的孩子,衝著柴令武瞪眼睛。

毛病!

熊孩子就是缺少社會的毒打。

當然,柴令武絕對不會承認,自己曾經也是個熊孩子。

現在,是熊。

與張阿難單獨交流,柴令武才注意到他的年齡與麵白無須這一點。

雖劉備當年也是麵白無須,卻仍舊免不了讓人往皇宮裏想。

誰讓這裏是長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