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川縣在羅大宣的布置下,城頭裝備齊全,城內井井有條,所有商賈都受到了管束,而吐穀渾商隊直接被拒於境外。
買賣還是可以做的,等米川縣將糧食收了再說。
說起來,其實在整個河州, 米川縣種植的占比是最小的,總體還是以畜牧為主。
但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別拿蒸餅不當幹糧。
相對吐穀渾而言,米川縣的糧食產量或許不入法眼;
相對積石軍而言,米川縣的糧食很多!
安排府兵守城, 將為數不多的弓馬手連同縣尉一起攆去尕愣口、比隆, 羅大宣一身短打扮,腰挎橫刀、手執鐮刀, 胼手胝足地為子民幫忙割麥子。
羅大宣是書生出身沒錯,但這年頭的書生,不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貨色。
即便極少數身體確實不行的,沒法上馬提刀砍人,家中的農活還是要幫一幫的。
縣令都幫忙秋收了,縣衙裏除了極少數的留守人員,吏員、衙役幾乎都作農夫打扮,與明府一道幫百姓收割。
這,就是上行下效,根本不需要強製。
地頭上,這些年輕人還能悄悄地取笑一下羅大宣,明府這鐮刀的刀法,不得勁!
老半天沒割了一壟。
羅大宣隱約聽到了議論,卻隻能裝作沒聽到。
自己這一手鐮刀,比起那些從未接觸過農活的人要強不少,可是與專業的農夫一比……
不重要, 本官在這裏的象征意義, 遠遠大過實際意義。
取笑歸取笑,縣令的帶頭作用是很明顯的,尕愣口、玉倉馬、牙日、拉循……一路的糧食幾乎都已經收割完畢。
去果什灘的路上,衙役們看著北麵塵土飛揚的道路,微微發愣。
該去尕愣口支援的府兵與弓馬手已經盡數出發了,還有誰會在這時候飛蛾撲火?
這不是一騎兩騎能鬧出的動靜,按動靜來看,至少得十騎以上。
騎速很快,二十餘騎潑喇喇地衝了過去,羅大宣卻鬆了口氣。
柴令武一手打造的米川縣盛況,怎能容許他人踐踏?
……
天柱兩側的坡頭,裏正阿諾瓦塞早就讓人安置了無數的滾石。
擂木……沒舍得。
在尕愣口,大木頭還是比較珍貴的。
得益於種植大蒜的成功,與阿諾瓦塞不怎麼出彩的演出,現在的阿諾瓦塞在尕愣口聲望極高,一聲備滾石,沒人敢偷奸耍滑。
要是因為不盡心,驢入的阿諾瓦塞不肯教種大蒜,那就虧大了。
再說,防吐穀渾人也是保衛自己的家園。
日子開始有奔頭了,豈能讓人壞了好事?
“路上挖坑,不需要太深,東一個、西一個,讓馬不能跑起來!快!”
阿諾瓦塞揮舞著鋤頭,刨下一個個比馬蹄印略大的淺坑。
這一手依樣畫葫蘆,是阿諾瓦塞聽說了鄯州大戰的過程,一拍腦袋玩出的花樣。
薑婕背著樂都青龍,帶著幾名婆姨用鑊煮著青稞、麥子與羊肉臊子混合的厚粥,立箸不倒那種,香氣漸漸飄逸。
分量絕對足,府兵、弓馬手的分量早就算在裏頭了。
隻有這幾個婆姨幫忙備膳食,其餘婆姨,都去幫忙拉石頭了。
阿諾瓦塞的設計,連折衝府的旅帥看了都點頭。
滾石的位置,有利於尕愣口的防守。
下麵的小坑,能不能起作用、起多大作用,存疑。
但絕對不會起反作用就是了。
簡易投石車固定好,車弩的底座也穩固著,連伏遠弩的坑位都準備好了。
用唐朝的言語比較難解釋,且用後世的話說,這幾樣武器的後坐力太大,不固定會被推移了方位,甚至會倒。
斥候就不必派了,在天柱附近的小山丘上,亦有登高望遠之能,安排瞭望手就是了。
旅帥呼延其盛從容地布置人馬。
就這百來號人,加上輔兵也不滿二百,是無法實現步騎協同作戰的,倚仗山勢、抵消吐穀渾人馬力的優勢才是上上之策。
呼延其盛是匈奴族人,呼延這個姓氏,此時隻有三大出處:匈奴呼衍氏、鮮卑呼延氏、賜姓。
隋唐承接南北朝,五胡亂華之後,各民族後裔與漢人混居、漢化、通婚,久而久之,很多時候你根本分辨不出對方是不是漢人。
爾朱榮那一撥羯胡例外。
因為羯胡的相貌太具備中亞人種深目的特性。
因此,大唐的民族構成,可能比後世還複雜得多。
但是,隻要他們心在大唐這一頭,他們就是正兒八經的大唐人。
至於米川縣的弓馬手,在縣尉錢景的帶領下與府兵們保持著一定距離。
沒辦法,業餘隊不能跟專業隊湊一起,否則是自取其辱——海參隊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