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變幻大王旗。
錯了,伏俟城的旗幟根本就沒變。
你敢說大寧王慕容順就不代表吐穀渾了嗎?
敢說他就不姓慕容了嗎?
不能啊!
這最多算是吐穀渾內部的一次權力分配,小矛盾而已,不影響大局。
至於說天柱王……可有哪一次權力更迭中,沒有流過一滴血的麼?
慕容順情緒穩定,小官、商賈們情緒穩定,天柱王的情緒同樣穩定。
堂堂都城伏俟城, 不可能這麼雜亂著,總得有人坐鎮吧。
於是,大王子、大寧王慕容順被公推出來,執掌伏俟城。
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在外頭征戰,回不來,也急需人手填補空缺吧?
一個隻有兩三百人的茶卡小部落, 因為頭領三兄弟有勇力, 各自封了名王,兄長封為宣王,暫代丞相一職,調本部入伏俟城維持安定。
大大小小的官員、商賈,統統加官進爵,名王、尚書、侍郎如集市裏的羊肉,給錢就拿走,最誇張的是一名商賈家中蓄養的多啟(藏獒),也被封為了威武將軍。
慕容順表示,沒辦法,他給得太多了。
吐穀渾外出劫掠是不需要太多糧餉,可這次是在本國防守,即便是打贏了也沒有收獲可言,王宮中大量的財富自然被抽調一空。
慕容順沒錢的話,拿什麼來維持運轉?
空口說白話,在這太過現實的年代,不好使。
別說王宮、丞相府的府庫, 慕容順看過了,那裏頭, 耗子看了都能落淚。
賣官鬻(音:玉)爵, 從秦漢以來,一直是來錢最快的路子。
後遺症當然也極重,但前提是,你這個朝廷能挺得過眼下的難關,否則連考慮後遺症的資格都沒有。
被弄來書寫詔令、告身的洛陽公,眼淚吧嗒吧嗒的掉。
不是因為肉疼,是因為看到賣官鬻爵,相當於看到了吐穀渾的末日啊!
幸好,鄯州之戰後,洛陽公已經徹底解除了兵權,否則今天他是不是有命活著,存疑。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各部族、各商賈手中抽調的烏合之眾,則由一名神秘的黑袍人統領、操練。
黑衣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男是女,無從知曉,隻知道身手極為了得,下手也極狠,不聽令的直接抽個半死。
原大寧王府之外, 揪出了很多人,整整齊齊地跪在伏俟城大門之外,接受著馬刀輕快的問候,然後還以滿腔熱血,潤濕了這片土地,來年一定會開出更加燦爛的鮮花。
……
大唐且末道行軍總管李大亮、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契苾何力及其本部、突厥阿史那思摩部、突厥執失思力部與西海軍彙聚一堂,總兵力約十萬之眾。
牛心堆的吐穀渾軍,各部聚集起來也有二十萬之眾,似乎足以抗衡唐軍了。
然而,各位名王清楚,步薩缽可汗慕容伏允也清楚,雙方的實力不在一個檔次。
戰鬥力、裝備、士氣、軍士的個人素質,哪一方麵都不及唐軍。
而且,曆年來都是吐穀渾劫掠大唐,這一次被大唐打到境內,誰都忐忑啊。
強悍如突厥都被大唐一拳奪命,吐穀渾能扛得住嗎?
要知道,貞觀初年起,李世民就一直讓各衛輪值軍士在東宮顯德殿前操練,即便是搬入太極宮之後,也隻是把操練地點變成了太極殿前,卻從來不曾停止過。
君王重視武備,大唐的武力想不鼎盛都難。
吐穀渾唯一的優勢,是步薩缽可汗親臨,對士氣有加成。
西海軍中,薛萬徹縱馬,率五百騎兵出陣,大聲挑釁。
薛萬徹也是當世猛將,他們兄弟在大唐各居要位,連李世民那脾氣,對他這位遁逃入南山的隱太子餘黨都幾番派人招攬,可見其忠勇與武藝之超群。
吐穀渾小將達勃赤烈年輕氣盛,帶著一千兵馬呼嘯而出,雙方默契地不使用弓箭,直接撞到了一起。
達勃赤烈槊如遊龍,照薛萬徹兜心就刺;
薛萬徹馬槊舞得虎虎生風,一杆打開達勃赤烈的馬槊,餘勢劃了個半圓,將旁邊持矛的百戶打下馬,戰馬一蹄踏到百戶在腹上,慘叫聲讓人心寒。
憑著薛萬徹開道,五百西海軍如箭矢,隨著薛萬徹這箭鏑,如入無人之地,很快殺了一個對穿。
破陣未必需要殺傷多少人,事實上,因為接觸麵不夠廣,鋒矢陣型初次破陣,再怎麼廝殺也隻造成達勃赤烈部一百不到的傷亡。
但這已經足夠了。
達勃赤烈收拾隊伍,準備返身再廝殺。
在他心中,達勃赤烈應該是挾無敵之勢,威震吐穀渾,然後成為名王。
豈料薛萬徹不講武德,上來就是一個大嘴巴子,臉都腫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