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這該死的形式(1 / 2)

不知不覺間,唐興縣除了礦山、作坊,連百姓生活、勞作的節奏都快了許多。

縣衙在縣學一側廣開蒙學,不限家世,所有十五歲以下、六歲以上的男女都可以進去試讀,能堅持下來的可以正式入學,且不收額外費用。

這樣的好事, 即便再窮的人家,也帶自家娃兒、妹娃子來走一遭,反正不花錢。

萬一,祖墳真的冒煙,出個讀書種子呢?

雖然此時沒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說法, 讀書仍舊是一件神聖的事, 可望不可即的事啊!

當然, 淘汰率相對有點高,幾百號娃兒、妹娃子,最後就留得一百來人開蒙,其餘的人唯有明年再來試試。

這一項舉措,唐興縣也不是誰都能享受到的,至少那些烏蠻家的娃子(奴隸)是絕對不會被主家允許的。

柴令武知道這樣不是太公平,可沒辦法,自己不是聖人,建設不出烏托邦。

階級是客觀存在的,不管在什麼世道都不會變,最多能讓階級間的矛盾不那麼尖銳。

至於說靡費,咳咳,雖然柴令武沒有從銅錠上刮一點油,但那些爨族賠償的鹽礦石,肯定得按原價折抵給朝廷;而加工之後的收益,不好意思, 絕對是唐興縣自留的。

賬是要細算的。

這麼一來,廣開蒙學的靡費,算個事麼?

九牛一毛嘛。

鹽這東西, 正常的人均消耗量一年就是四斤半左右,就昆州賠的鹽礦,提煉後足夠至少十萬人一年的用量。

按說即便衝擊了昆州本地的市場,消化速度也不會太快,奈何整個雲南都有一個喜好,醃製火腿、臘肉,對鹽的消耗也就更大了。

所以,原計劃至少吃上一年的製鹽福利,撐不了那麼長時間。

柴旦帶著製鹽的吐穀渾人賣力地提純,百萬斤礦石眼看已經消化了近一半,成品幾乎拉到益寧城了。

再這麼下去,半年後絕對得停產。

柴令武尋思等手上的庫存全部消化完了,要不要再想法跟爨弘達買上幾百萬斤鹽礦石,持續做精鹽銷售,包裝上再印上兩棵香蕉樹、一頭白象?

雷絕色時不時會回唐興縣一轉,一是彙報最近的工作進展,二是向柴令武證明,自己一夥在努力改邪歸正了。

雷絕色不肯以色侍人,在益寧城不苟言笑, 倒是得了一個“冷麵陶朱”的雅號,頗得爨誌遠看重。

雷絕色幼年也受到過良好教育,底子並不差,加上時不時能從柴令武這裏得到一些對聯、詩詞、文章的支持,在昆州雖然談不上技壓群雄,好歹也不曾露怯。

“明府這個想法甚好,可持續下去,也讓昆州安寧縣鹽礦不至於因滯銷而與我們衝突。”雷絕色擊掌附和。“這就需要安排另外的人手去買下鹽礦石,我可以通過爨誌遠的關係引薦。這樣,安寧縣鹽礦對爨誌遠的怨氣才能消了,免得去爨弘達那裏告狀。”

柴令武想了想,思路是不錯的,可身邊能出手的人物就隻剩柴旦一個了。

柴旦是絕對信得過,問題年齡是個硬傷,且未必鎮得住大場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