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令武大致掃了一眼,迅速判斷出,史貞希看《晉書》幾乎沒有什麼阻礙。
就這底子,別說是來縣學當學生,就是當個助教也差不多了。
這書裏頭,生僻的字詞、罕見的掌故不少,柴令武當國子監生時看過一回, 催眠效果挺好的,沒翻三頁紙就睡著了,在學堂上公然拉鼾。
當然,是從前的柴令武。
史貞希,也是挺有意思的年輕人。
柴令武踱過去,在史貞希身邊坐下,淡淡地發問:“你應該不是縣學學生吧?以你識文斷字的本事, 不讀書可惜了。若願意,本官可薦你入縣學。”
史貞希輕聲回應:“多謝明府好意, 隻是家中阿娘需要奉養。明府,隋史還沒有編撰麼?”
聽聽這話,明顯是覺得縣學未必能教他。
武德四年,令狐德棻(拚音:fēn)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五史的建議;
武德五年,朝廷令史官編修,數年未果;
貞觀三年,重修五朝史,令魏徵總知其務,顏籀、孔穎達、許敬宗參編;
到今年,《隋書》的帝紀、列傳與其他四朝史同時完成,合稱“五代史”。
《隋書》史誌部分,則始修於貞觀十五年(641年),成於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由長孫無忌監修。
《隋書》因為立場公正,編修又都是飽學之士, 在二十四史中評價極高。
“《隋書》紀傳部分,大約今年能出來, 可到你能看到時,已不知是猴年馬月了。讀書,科考,做官,然後你就可以先睹為快了。”
“至於養阿娘,事孝需要什麼?錢糧啊!本官可許你以縣學學生兼唐興縣錄事,你且思量,三日有效。”
史貞希之前的婉拒,定然事出有因,隻是柴令武沒有興致詳細了解。
要說過往,誰家沒點故事?
柴令武能因為以後會死,現在就躺平了麼?
錄事為吏,對應州一級的錄事參軍,雖無官身,待遇卻足以養家。
當然,也可以晉升為流外官,卻需要通過吏部考功司議敘了。
唐興縣為上縣,可置錄事兩人,尚有一個空缺, 是柴令武能拿出來招徠人的最高位置, 算是誠意十足。
上縣應有縣尉兩名, 唐興縣目前倒是隻有一名縣尉,可那是從九品上的官職,隻有吏部才能配備人手,柴令武無權安排。
主簿就更不可能了。
其他學生看到柴令武,都靜靜地叉手一禮。
求知閣一事,大家都承柴令武恩惠,大恩不言謝,一禮聊表心意。
坐到仇洱身邊,柴令武輕聲問道:“博士以為,求知閣差了點什麼?”
仇洱沉吟了一下:“恕下官無禮,求知閣其他都好,卻未曾考慮照明與取暖。下官自然知道,明府的忌憚走水,可這光線,晴天還好,陰雨天怎麼辦?”
“冬季天冷,求知閣不能生火取暖,好些學生會很難熬。”
柴令武露出欣慰的笑容。
仇洱當然看不出柴令武的設計,但他認真的態度,表明是真把求知閣放在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