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宴在一片爭執中結束了。
所有人都承認,柴令武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代表認同柴令武規劃的路線。
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官員認為,羊同地域同樣遼闊,即便吐蕃蒸蒸日上,想要實現壓製並不容易, 更毋論實行吞並。
杞人憂天嘛!
以李靖為首的武將卻基本讚同柴令武所言。
在座諸將自認不虛吐蕃,可子孫輩呢?
李世民敢肆無忌憚地在人多嘴雜的禦宴上,提出這個戰略修改的話題,自然是不怕泄露的。
因為,此時的吐蕃離大唐,感覺真的很遙遠。
吐蕃也僅僅於貞觀八年遣使來貢, 幾乎老死不相往來的感覺。
朝中怕也沒哪個吃飽了撐的, 與吐蕃有勾連吧?
“臣會令兵部職方司搜集關於吐蕃的消息。”
侯君集的表態,即便是平日與他不大對付的程知節也讚了一聲。
兵部不是直接指揮軍隊作戰的, 但相關的兵甲、輿圖、探子、器械、選官、兵籍、車輿、邊防、廄牧、驛傳、儀仗,多以兵部為主。
侯君集這個姿態,至少表明他這個尚書的稱職。
要不然,程知節說不得又要開噴了。
柴令武微笑著離去。
看似雙方旗鼓相當,可誰考慮過最大的皇帝是何意見了嗎?
李世民推出這個議題,本身就說明了他的傾向,最多隻是時間問題。
……
出安上門,左拐一個坊區,右轉走啟夏門大道,出城。
上了大道,本欲給抑鬱已久的青海驄快馬加鞭,卻見伍參勒住了馬。
道路一側,站著兩個奇裝異服的人,其中一個是在柴家莊拜謁過柴令武的農波色, 另一個身位稍前一點的人不用想,必然是流亡的蘇毗國主芒波傑孫波。
柴令武驚訝地下馬,叉手行禮:“國主的消息很靈通啊!”
不用裝, 芒波傑孫波所在的四方館本就與光祿寺同處皇城,打探消息本就容易。
再說,芒波傑孫波這種溺水之人,每一根救命稻草都會緊緊抓住。
想買通光祿寺的人做些非法的事不可能,通一通消息還是可以的,畢竟李世民又沒有刻意封鎖消息。
頭發花白的芒波傑孫波叉手回禮:“亡國之人,芒波傑孫波,多謝明府仗義執言!蘇毗但有所得,皆賴明府所賜!”
一擺手,農波色奉上一個小匣子,打開現出兩串貓睛石。
貓睛石,在高原稱為“絲”,漢族稱為“九眼珠”,港澳台稱“天珠”,羊同出產較多,算是一種比較貴重的禮物。
即便排除神話加持部分,其自身含的玉質與瑪瑙也頗有價值。
“這兩串九眼珠,請明府務必笑納!”
對這些東西, 柴令武是沒多大興趣的, 貴重不貴重更無所謂了。
倒是這造型、這紋路,想必李不悔她們也會喜歡。
“對了, 國主這天珠取自羊同,想必從前與羊同也有一些交集吧?”柴令武慢慢將九眼珠收起。
芒波傑孫波搖頭:“我與羊同聶敘李迷夏並無交集,倒是與苯教嘎瑪上師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