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赤牒(1 / 2)

“尚書省牒昆州:今準於昆州等東爨故地設立昆州大都督府,冊授太子李承乾為大都督,製授柴令武為大都督府長史,製授爨誌遠為昆州刺史,檢校大都督府司馬……”

“中書門下”開頭的格式,是開元十一年成立中書門下機構才開始的。

尚書左司員外郎抑揚頓挫的念起敕牒。

這一道敕牒含了冊授與製授,但主要內容為製授, 可以算製牒。

其中,最讓人舒心的是準許昆州大都督府赤牒,即自行任命官吏。

赤牒是大唐特色,準許臨時授官。

當然,之後朝廷也得承認。

沒辦法,驟然得那麼大塊地盤, 朝廷沒那麼多官吏配給, 現在可不是某個冗官冗員的朝代。

八百護礦隊與礦監們全部準許從唐興縣撤出, 讓柴令武麾下有可用之人,這才是喜事一件。

“……封爨誌遠為益寧侯,柴令武為上輕車都尉、武功縣伯,食邑七百戶,其妾室李不悔視正八品。”

吏部主爵員外郎頒布敕封。

食邑七百戶,可惜實食邑才三百戶,勉強夠把柴家莊新增分戶與柴家新莊算進去。

可憐的萬年縣,休想從柴令武頭上薅一根羊毛了。

李不悔的正八品,是視同媵來冊封的;

如果是正室,她此刻應該冊郡君了。

爨誌遠聽得敕牒、敕封,頓時快活不已。

除了兵權,其他的權力,至少短時間不會有大變化。

無非是頭上加個婆婆而已,多大的事?

這世上,就沒誰毫無約束的,皇帝都不例外。

倒是長安禦賜布政坊那套府邸, 讓爨誌遠更感興趣。

長安居,大不易,這可是真金白銀呢。

大都督府,其中大都督是太子遙領,長史就是實際話事人,司馬便是真正意義上的頂級上佐。

爨誌遠這個司馬主要是負責協調關係的,真正打理具體事務的,是另一個司馬阿底裏迷。

阿底裏迷由從八品下的縣丞一躍成為從四品下的司馬,跳的級數比柴令武更誇張。

如此巨大的餡餅掉頭上,哪怕是離家遠一些也願意啊!

阿底裏迷的調任,完全是李世民體恤柴令武掌控具體事務的經驗不足,才特地從唐興縣抽調出來輔佐他的。

否則,哪個敢讓阿底裏迷跳那麼狠?

選阿底裏迷是經過一番考量的。

阿底裏迷是烏蠻人,與爨族語言、習俗大致相同,任唐興縣丞時也算盡心盡力,沒有拖柴令武後腿,這樣的人選為佐官是最合適的。

這樣一來,昆州大都督府就有兩名司馬了?

是的,大都督府按製置司馬二人,一點毛病沒有。

史貞希母子也被帶出了唐興縣。

“按朝廷令, 昆州大都督府可以赤牒官吏。此次你史貞希於建大都督府有功,也不能虧待了你。之前你是吏員,故而能提的空間有限, 正七品上的錄事參軍是不可能給你,隻能安排你從九品上的錄事,下轄錄事史二人。”

當著史氏的麵,柴令武開誠布公地直言。

史貞希在此事中有多大功勞不好說,但人家敢冒著千刀萬剮的風險隨柴令武赴死,酬功是必須的。

史貞希母子瞬間激動了。

讀書,考科舉,最後的目的是什麼?

當官啊!

從九品上的錄事,品秩雖然不高,卻已經正式踏入官場了,還需要什麼科舉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