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散了一個月,陪著李明英把昆州大壩子逛了一遍,柴令武輕車簡從,帶了莫那婁捷與陸肆,還有一百府兵,花了一個月時間,幾乎走遍了整個昆州大都督府領地。
從白雪皚皚到烈日炎炎, 從狐裘到單衣,高低海拔差足足三千餘米,高山、峽穀縱橫交錯,十裏不同天,忽陰忽晴,就很考驗人。
總算是季節選得對,不是時常暴雨傾盆的夏季,沒有泥石流,隻偶爾遇到兩次小規模的塌方,清理一下就能通行。
這麼說吧,昆州大都督府轄地雖然也有地震高發地帶,比如拓南州的鳳藍茸縣,就有部分地方是地震帶上(耿馬),但總的來說泥石流與塌方比地震更讓人惱火。
行到越析州,親自抱了一下自己贈送禮物的小波衝,看看已經略顯蒼老的儂波,柴令武拍了拍他的肩膀。
“給波衝找婆姨也好,哪怕是填房、小妾,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另外,不管靠向哪一方,切記不要來回搖擺!”
曆史上的越析州,就是因為來回搖擺, 才導致被消弱。
至於波衝, 六詔版的“大郎吃藥”。
所以,柴令武憑什麼不印象深刻?
唯一計算失誤的是,波衝還沒滿周歲呢, 要是自己當初給禮物的時間再早一些,不定沒出娘胎呢。
差點鬧烏龍了。
儂波恭敬地回答:“長史的話,就是花馬前進的方向。二長老,記入族訓中。”
倒不是在逢迎,儂波對柴令武掐著時間點給波衝送禮的行為記憶猶新,因而盲目地覺得,柴令武或許真有神異。
神異這種事情,即便在科技昌盛的後世都不能完全解釋清楚,何況是這個時代?
比較無語的是,巡視到蒙舍州時,柴令武享受到了超規格待遇——毗鄰的永昌,其治下的勝鄉城(永平),硬是調了五百兵馬於邊界,防賊似的防著柴令武。
至於麼?
今年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擴大昆州大都督府的地盤了。
再說,總得師出有名不是?
柴令武巡視的目的,是讓領地的百姓盡快接受納入大唐、納入昆州大都督府的事實,盡快熟悉自己這個主宰。
柴令武心頭有數, 自己一番鬧騰,大約能為自己爭取一年時間,還有不被誣告的福利。
一年時間,能繼續擴張的餘地不大,總歸要穩固基礎盤,才有底氣與朝堂上的敵人一爭長短。
當然,劍川城(劍川縣)、鐵橋城(中甸西南塔城關)、聿齎城(德欽縣南),柴令武也企圖掌控於昆州大都督府手中。
因為,這也是吐蕃東進,除了蘇毗、西山八國之外的第二條路線。
鮮於仲通之所以飲恨洱海,就是因為吐蕃的援兵從這條路線下來相助南詔。
柴令武折騰這兩年,還不就是為了劍川之地?
劍川後方的永昌,咳咳,還是要收服的。
當然,以德服人。
必要的時候,柴令武的橫刀上也可以刻上“德”字。
劍川與鐵橋還好說,聿齎城的歸屬,可就頗有爭議了。
此地屬蘇毗舊地,此刻吐蕃與芒波傑孫波等爭鋒,卻一時顧不上聿齎城。
於正史,前屬吐蕃,後歸南詔,農牧為主,地勢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