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高原反應(1 / 2)

二月二,龍抬頭。

這一天,正是太常寺太祝李淳風挑的日子,宜動土,宜出殯。

天公作美,風不大,日頭也不烈,空中偶爾有雲朵也是白雲。

在大安宮垂拱前殿舉行了祖奠儀式,帝王後妃、皇子、皇女皆依禮哭過,禮官讚止哭、讚止百官哭,內謁者奉香案於輅前,內侍奉幾登輅,經過繁複的程序後,靈駕發引,挽歌長吟。

值得一提的是,大唐大行皇帝的挽歌,有兩種。

官方定製、官員書寫後遴選,具有政治意義、方向絕對無誤的挽歌;

臣子、百姓自發而作,表達哀思的挽歌,這就不會出現在葬禮中了。

遺憾的是,整個大唐,武則天之前的情感類挽歌,在後世失傳了。

從長安城到雍州三原縣的獻陵,約百裏地,即便全程車馬也得走半天,過渭水、涇陽才到獻陵。

皇室、宗室、官員、左屯衛、右屯衛,浩浩蕩蕩逾萬人馬護送靈駕,太常博士在前導讚禮儀,柴令武腦子都僵了。

死了還要如此折騰,死不起呀。

李承乾麵相威嚴地乘著四望車,緊緊隨著靈駕,目不斜視。

不用看也知道,李泰那個肥肥,即便有軺車乘坐,也經不住簸箕。

太常寺從五品上獻陵署令率署丞、錄事、三百陵戶,於獻陵外列隊恭迎靈駕。

依照繁複的禮儀入陵之後,虞祭三次,為初虞、再虞、三虞,將神主捧回。

神主入太廟,稱之為祔,祔亦有祭,高祖神主入室時,樂舞為專用的大明之舞。

基本上,國恤之禮就算完成了。

……

二月五日,兩支隊伍向西、向西南行進,開啟了大唐同時打兩場戰爭的局麵。

牛秀帶了一萬名精選的關中府兵,五十名隨軍醫師,甲胄齊全地過了灞水,沿陳倉之路,向鬆州進發。

即便知道是柴令武舉薦他的,牛秀也是淡漠麵容。

沒辦法,柴令武這混賬成長得太快,牛師讚他們還在千牛備身、備身左右的職司上鬼混,這小子就幾欲追上耶耶了。

從三品的左武衛將軍,對上一個從四品上鴻臚寺少卿加正四品上太子少詹事,委實沒有什麼優越感。

遺憾呐,自家娃兒怎麼就沒那麼靈光呢?

要不,抓牛師尚去阿耶墳頭,也讓他撞一撞墓碑?

柴令武的情是要領的,大可不必流於表麵,張嘴恩閉嘴情,太膩了,受不了。

隻需要明白,柴令武有需要之處,牛家必全力以赴即可。

牛秀當然清楚地知道,這一次的操練,可能比真應敵還殘酷,雖然事先準備不少,但有多少管用,還未可知。

甚至,有可能,自己這一去,將會馬革裹屍還。

看不見的敵人,比看得到的敵人更難對付。

誰也不知道,在與衛尉寺交割兵甲的農波色,遣了自家奴從,快馬加鞭地上了蘇毗,抵達了芒康,大張聲勢地為牛秀軍造勢,宣稱大唐將遣援軍襄助蘇毗。

拉虎皮做大旗這種事,看上去眉清目秀的農波色也幹得溜溜溜。

沒辦法,蘇毗隻憑芒康、左貢兩地,死撐著抵擋吐蕃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早就要心理崩潰了,不整點好消息怎麼振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