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風雲暗湧(1 / 2)

傍晚時分,孔寧率二十萬大軍抵達長安城下,駐紮的連營延綿數十裏,一時間,朝野再次震動,人心惶惶,各種謠言滿飛。

朝堂內原本就吵成一團,秦王剛剛登基一,大臣們就拚命的撈官職,為空出來的尚書左仆射一職爭頭破血流,即便是平時的好友也撕破了臉麵,在金鑾殿裏互噴口水,沒辦法,尚書左仆射一職除大王之外,就數它最高,可是位極人臣。

爭吵還沒有結果,二十萬青川府兵壓境,把一眾大臣嚇得麵色蒼白無血,腿肚直抽筋。

長安兵變,城衛軍羽林衛宮中宿衛都參與其中,大半戰死,活著的逃得不知所蹤,總之,城內就隻剩下三萬嘉月府兵了。

雙方兵力幾近一比七的懸殊比率,要不怕那是假話,為此,大臣們又爭吵不休起來,一般就分為主戰派和議和派,還有少數一些沉默派,他們一直不吱聲,很難讓人了解其心中想法。

事關王族存亡,即便也忠實的保王派也有部份人主張開戰,部份人主張議和,主戰派認為青川孔氏兵圍長安,是為造反,大逆不道,如若議和,則開了先例。而議和派認為孔氏勢大,一旦長安城被攻破,後果不堪設想,事急從權,可先安撫青川孔氏,答應一些要求,讓其退兵,保長安之安。

持不同意見的兩派在金鑾殿內吵得不可開交,口水漫亂噴,而統掌全國兵馬的丞相李剛明顯被無視了,這或許是群臣有意而為之,以發泄對嘉月李氏的不滿。

丞相一職是新設立的,品秩與尚書仆射同為二品,但職責比尚書仆射大,不僅統掌全國兵馬,更統掌帝國事務,雖是秦王所下聖旨,但眾大臣自然而然的選擇了無視。

在所有人心中,都認為這是王族為保平安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也是所謂的護駕之功的封賞。

兵變當日,幾方勢力殺得昏地暗,長安城內亂成一團,保王派首腦,尚書左仆射司馬朗死於五王子秦永強之手,而秦永強又

死於青川太守孔寧之手,野心完全暴露的孔寧欲強攻皇宮,所幸嘉月李氏的大軍及時趕到,趕跑了孔寧。

在當時如此混亂的情形下,李氏完全可以暗施毒手,嫁禍青川孔氏,太後武惠妃為保先王血脈,不得不妥協,所以,在眾大臣眼裏,嘉月李氏的護駕之功完全變味,反倒是認可太後的臨危急智。

李剛一直冷眼旁觀眾大臣大打口水仗,如果不是考慮到篡位引發的各種不利後果,他還真想坐一坐高台之上的那張龍椅,體會一下真龍子的感覺。

不過,這個念頭僅是一閃即逝,他年事已高,縱是坐上龍椅又能坐幾年?他這麼玩命的辛苦打拚,還不是為了兒子?為了李氏?再者,秦王不姓秦,而是姓李,他的第一個孫子,爭來爭去都是一家子人,骨肉濃於血。

與其留給兒子一個動蕩的帝國,倒不如乘著還剩下的光景,為兒子孫子打造一個穩固的李氏帝國。

看開之後的李剛第三春煥發,他投入全部的精力,為他的目標而奮鬥,兒子統掌兵權在外頭作戰,自已在朝中為他保駕護航,不僅要防範朝中人玩陰招使絆子,還要確保大軍出征的武器糧餉供應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