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下大勢,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紀之戰一結束,各帝國就迫不急待的開放邊關,方便商人與邊民進行商貿往來,各方仿佛都忘記了之前還打生打死。
其實也不難解釋這怪異的現象,白了就一個字錢。
邊貿的稅收雖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是很大,但也是一個很大的數目,這還不算各方勢力暗中吞掉的大頭,真要全部算出來,絕對是一個文數字。
沒人會跟錢過不去,底下最有錢的皇帝也一樣,花酒地酒池肉林也要花錢,大臣上班要拿工資,維持統治地位的軍隊要花很多錢來養,打仗更要花大把大把的錢,總之各種開銷,必須依靠各種稅賦來增加財政收入,邊貿關稅是財政收入不可缺的一部份。
大陸又是世族下的大陸,這些世族都有自已的田產商鋪商隊,勢力強大的世族甚至壟斷某個地區的行業,賺取更多的錢財來維持龐大的開銷,田莊作坊種植生產出來的東東除了留一部份自用外,都得賣掉賺錢,在本地賣賺不了多少錢,拿到外地或國外賣,賺到手的至少是幾倍,而且本地沒有的一些東東,外地或國外有,低進高拋,銀子大把賺,所以,隻要不打仗,邊關就得開放,就算國君不想開放,也扛不住世家大族的巨大壓力。
大家剛打完仗,要開放邊關,都得遞交正式的國書,這是程序,也等於是告訴邊民百姓和商人,咱又合好了,大家放心做生意賺銀子吧。
邊關開放之後,各帝國的國君會遣派特使相互出訪,鞏固兩國之間的“友誼”等等,這是國策中的外交,也是很平常的慣例,雖然虛偽,但不可少。
秦帝國的使團就是本著這樣的原則出使晉帝國,內侍侍中魏鬆為正使,由三百羽林衛護送,使團規模達五百多人。
李衛在晴兒肖葉重陽夫婦等十侍衛的簇擁下,也踏上了前往晉帝國的路途,他們沒有混在使團裏,而是以四海商會股東之一的身份為掩護,大搖大擺的前往晉帝國。
久沒收到明大美人的回信,連派去送信的侍衛孫二都沒回來,李衛心裏自然生出不安,決定親自前往查明原因,動身之前,已有特種夜不收先行趕往晉帝都西京查探。
四海商會是李衛和一眾世家大族合夥搗鼓出來的賺錢工具,有點類似現代的財團,實力非常雄厚,加之背後有帝國支持,性質不僅兌變,財力更強大到足以攪亂一地之經濟。
總之,四海商會的商隊遍及大陸,名氣也很大,與各帝國頗有勢力的世家大族都有生意上的往來,隻憑這一層關係,四海商會已足以橫行各地,把守關卡的官兵根本不敢刁難。
不過,在通行方麵,李衛可是做到了麵麵俱到,一些重要的城池關卡的守將都被買通,甚至還讓利請他們入夥拿分成。
這可是白花花,晃得你眼睛都花的銀子,這些守將自然上心,再憑他們的官職與人脈打點,誰人敢攔截刁難?所以四海商會可以橫行下也不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