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議和(1 / 2)

取得了製江權,基本上可以是掌握了登陸權,江防線漫長,你不可能處處設防,派兵駐守,城防一般隻是建築在重要地段位置,要依靠夜不收的偵探與迅速彙報,統帥精確的判斷,方能調動軍隊進行針對性的防禦,半渡擊敵。

李衛要達到戰略目的,還得繼續打,讓衛王公孫度感到害怕了,才能達到他的目的。

不過,剛才隻是雙方的水師艦隊爭奪製江權,現在擊敗了衛帝國的水師,拿到了製江權,就得由船隻運送部隊登陸攻擊蘇城了。

除損壞嚴重的戰船需要馬上回船塢進行修理,部份戰船遊弋在江麵上,一部份回轉水雲關載運士兵,為加快運兵速度,同時還得征用大量的商船魚船,好在水雲關距離不遠,往返最多二至三個時辰的時間。

當大量滿載士兵的商船魚船抵達之後,負責登陸的步軍在蘇城下擺出要登陸的態勢,鎮守蘇城的鷹揚將張威急率大軍出城,在空地上列陣,準備攻擊登陸的秦軍。

戰船上的雷霆炮射程再遠也夠不著在岸上列陣的衛軍,不過,這難不倒李衛,他早有布置,運送士兵而來的商船後麵拖了不少竹筏,船艙裏也裝載了不少拆掉座架輪子的雷霆戰車。

那些竹筏幾張合並成一大張,上麵至少可以架設二至三輛雷霆戰車,為減輕重量,這些雷霆戰車都拆掉座架輪子,用竹杆搭個簡易支架就行。

裝載雷霆炮的大竹筏就泊在淺水區,對著岸上結陣的衛軍實施遠程轟射,不求殺傷多少,隻需要震攝衛軍就行。

為防止衛軍玩命攻擊,大量的士兵在沒至膝蓋的淺水區域結陣,保護轟射的雷霆炮,以防衛軍狗急跳牆。而這距離,也在中型戰船上的雷霆炮的射程之內,必要時可以轟射掩護。

手臂粗的巨箭一波又一波的灑向岸上結陣的密集衛軍,一時間,血霧噴灑,殘肢斷臂飛拋,也有的巨箭深深的插進泥沙地裏。

因為條件限製距離等原因,雷霆炮隻能拋射,殺傷效果比平射差遠了,不過,所造成的聲勢同樣令衛軍將士膽顫心寒,士氣明顯低落。

距離太過,弓箭夠不著,除非把城裏的霹靂車拉出來,不過,這距離好象也夠不著啊,這豈不是隻有挨揍的份?

張威也有點喪氣,什麼半渡而擊,還不如依仗堅城拒敵更安全一些。

他猶豫了一下,便下達了撤退的命令,撤退途中,有夜不收來報,陽縣城失陷,一支秦軍正朝這邊殺來。

張威給驚出一身冷汗,幸好自已夠果決,下令撤軍,如果還繼續守著灘頭陣地,後路豈不是被人家給包抄了?

張威率軍撤進城裏,一邊下令加固城防,緊急征召青壯,準備迎戰,一邊派出信使求救。

衛帝國本土已經很多年沒有受到別國的攻擊,而且水師強大,把幾次想入侵的晉帝國水師揍得很慘,因此,蘇城雖是邊關,駐紮的常備軍也僅三千士兵,兵力嚴重不足。

得知衛軍撤退,李衛和巫悠等人不免歎息,張威這家夥走了狗屎運了,無意中逃過一劫,他這裏隻是偏師,突襲陽縣城的那支軍隊才是主力,目的是抄張威的後路,結果,雷霆的威力把張威給嚇得開溜了,這是弄巧成拙啊。

大隊人馬登陸,先行登陸的部隊在平地上排成三座防禦方陣,雷霆炮架設在陣前,以防衛軍殺個回馬槍。

與襲擊陽縣城成功的主力會合後,大軍把整座蘇城四麵圍困,一邊安營紮寨,一邊架起雷霆戰車和霹靂戰車,對著蘇城狂轟濫炸,巨箭和盤磨巨石把蘇城城牆轟得傷痕累累,城內的建築物也被轟塌不少,再加上後麵轟射的火球又焚毀了一些,城內百姓可謂是人心惶惶。

一連幾,秦軍都沒有攻城,隻是時不時的發射巨箭石彈和火球,繼續給城裏的守軍施加壓力。

李衛原本就沒指望拿下蘇城,哪怕城裏的兵力很少,他隻需要把蘇城困死,防備衛軍的援軍就足夠了。

而這期間,大軍攻占平南東平等縣城,隨後又在平南縣城外的伏虎溝伏擊了一支三萬人的衛軍,殲敵一萬三千人,俘虜九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