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唐帝國來,可沒秦衛等帝國那般好運氣了,因為內亂,無辜百姓死傷無數,為逃避戰火,他們隻能背井離鄉,加之百萬流民逃到秦帝國,大量的良田被荒廢,糧食大量減產,一些地區發生了幹旱水災等自然災害,顆粒無收,官府又逼迫交納官糧,物價居高不下,走投無路的百姓隻能冒著殺頭的危險,拚命的逃往秦帝國求生。
據傳,他們之前的鄰裏鄉親,逃到秦帝國後,不僅分到了田地,穀種勞作工具耕牛等都由官府免費派送,好處多到十根手指頭都數不過來。這還不算,第一年免稅,第二年隻需要繳納半稅,第三年才是全稅,這樣的好處,打燈籠都找不著啊。
就連一些手裏還有點錢的鄉紳地主也都心動了,千方百計的想成為秦帝國的臣民,他們千方百計的想越過邊境,於是滋生了一種帶人過境的新行業。
一些商隊以購貨運貨為名,把出得起價錢的金主一家藏在經過專門改裝的貨車裏,混在護商隊裏,大搖大擺的通關過境,把人送到秦帝國。
當然了,把守關卡的官兵亦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隻要你付得起足夠的銀子,隨便你過關,至於一些鄰裏鄉親,親戚的什麼更不用,直接放行。
隨著不少流量陸續不斷的湧入,此事自然驚動了李衛,他命各邊關將領做好接收流民的工作,同時命四海商會出麵,花銀子收人。
四海商會本就跟各帝國邊關的鎮關將領有著糾纏不清的利益關係,這些將領自然要維護自已憑空得到的好處,現如今,夾帶送人過境已是一行最容易賺錢,而且是一本萬利的大買賣,與其讓別人來賺,還不如自已來賺,隻需要瞞住上頭就行。
因此,把守邊關的守將幹脆做起了人口買賣,老弱婦儒,一律二兩銀子一個,青壯十兩,官兵出人,四海商會出錢,現場清點交錢,交完錢,立馬放行。
百姓聽聞秦帝國種種好處,又免費過境,自然是拚命的湧來,把守關卡的將領都給嚇得膽顫心驚,隻能命士兵把百姓押到山林裏躲藏,黑之後才做生意。
動靜鬧得太大,加之一些世家大族沒能拿到多少好處,把事情捅了出來,唐王吉利不得不派欽差調查,欽差拿了不少好處,加之這些鎮守邊關的將領背後都有靠山,此事自然是不了了之,不過,這行生意是做不下去,誰也不敢拿自已頸上吃飯家夥開玩笑。
撈人的生意做不成了,四海商會自然撤了,但湧入秦帝國的流民已有五十多萬人,為妥善安置這些流民,各郡縣的官員又是忙得焦頭爛額。
隻看如此多的流民逃離,就足以證明唐帝國已經病入膏肓,其綜合國力已明顯衰弱,不過,瘦死的駱駝仍然比馬大,既然已經針對衛帝國進行了各種部署,自然是先吞下這塊大魚腩。
魚腩隻是玩味的話兒,李衛可沒把衛帝國真的當成不堪一擊的魚腩,雖衛帝國國力微,軍隊戰力低下,但狗急跳牆,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如果不能快速殘滅衛軍的有生力量,控製大局,戰事一旦陷入僵持,必生異變。
從重新調整帝國戰略的那一刻起,李衛和他的智囊團就已經開始進行各種謀劃,大量的諜報人員以各種身份混進衛帝國潛伏起來,暗中刺探收集情報,收買一些被衛王公孫度打壓而心有不滿的人。
可惜衛帝國民間富足,發動的貨幣戰爭難以傷其筋骨,也無法複製針對唐帝的雷霆行動模式,弄出幾支義軍,把衛帝國攪得翻地覆,隻能讓潛伏的鄉紳地主暗中弄一些家丁,到時候協助奪取城池要塞。
在這期間,李衛與明珠的書信從未間斷過,兩人有了那回事之後,在信裏不再掩飾壓製心中的情感,情話綿綿,互訴衷腸,隻恨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