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借刀殺人(1 / 2)

某地,某日,電閃雷鳴的暴雨之後,河水上漲,河麵上,一尊神像隨波漂流,百姓把神像撈起,發現神像捏訣的右手大拇指上有一個依稀可見的“李”字。

某地,某地某房屋突然莫名奇妙的失火,整幢房屋化為灰燼,救火的百姓發現灰盡中有一塊被燒得漆黑的圓形鐵片,擦掉之後發現上邊有一個依稀可見的“李”字。

某日,某地……

近日來突現的種種異象,引發轟動,各種消息風一般的傳播開來,街頭巷到處都在議論,這是兆,在向人們預示著什麼,長生上神的神諭已不言而諭。

如此大事兒接連不斷,自然驚動了官府,已升任禮部尚書的審尚德親至龍虎山,把神一般傳的張大師請至帝都,半夜三更於壇作法。

那一夜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但卻沒有下雨,漆黑一團的幕出現了一條白龍,然後突降木雨。

木雨其實是數十塊形狀大不一的木片,所有木片的一麵刻有張牙舞爪,騰雲駕霧的飛龍,一麵刻有“李”字。

那一夜,全長安城的百姓都親眼目睹此神跡,一個個都虔誠膜拜。

據張大師作法,這是兆,長生上神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傳達的神諭,李姓屬木,是以多為木行傳諭,飛龍在,九五之尊。

此事自然又轟動下,各種謠言滿亂飛,有心人的散布,《帝國時報》有意無意的引導著輿論,命不可違,順者昌,逆者亡。

百姓淳樸簡單,隻要讓他們有田種,有飯吃,誰統治他們都一樣,在他們心中,丞相大人和李驃騎將軍自然是底下的大好人,至於大秦帝國的王到底是哪一個,還真不知道。既然是長生上神的聖諭,那更應該順應意,否則必遭遣。

於是,在輿論的引導下,擁立李丞相上位的呼聲響成一片,群臣紛紛上書,要求秦王永福禪讓王位。

大勢已定,即便仍有極少數保王黨大罵李剛篡位,但也隻敢在家裏罵,不敢讓外人知道,保王黨的勢力在朝堂上早已被清除幹淨,再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依照程序,秦王永福發詔書禪讓,丞相拒絕,秦王永福再禪讓,李剛再拒絕,如此三次,丞相李剛不再拒絕,理所當然的坐上了龍椅,成了大秦帝國的新國王。

李剛登基,並沒有改國號,仍沿襲大秦國號,他下旨大赦下,同時對手下群臣加官封賞,朝堂一派歡慶,大秦帝國全境一片喜慶氣象。

丞相夫人蘇月皎理所當然的坐上了皇後的鳳座,一十二位如夫人也各封妃子,李衛被封太子,仍兼驃騎大將軍,掌全國兵馬,夫人孔蓉被封太子妃,一幹如夫人按進門的先後順序分封側妃什麼的,總之皆大歡喜。

各帝國的君王紛紛派出使團前來道賀,秦帝國吞並衛唐帝國,快速堀起已是不爭的事實,令君王們羨慕妒忌恨,既喜又憂,心中百味雜陳。

有一個強大的盟國與晉帝國對抗,算是好事吧,但各帝國之間所謂的友好結盟有如海市蜃樓,經常為了各自的利益開戰,有一個實力強大的鄰國,讓人寢食難安啊。

全國上下還在歡慶之際,太後武惠妃和秦王福永乘坐馬車,悄然進入李衛的太子府,到了這時候,孔蓉等女才知道自家的相公原來早跟人家太後有一腿,孩子都這般大了,這讓孔蓉心中百味雜陳。

這個團圓飯的氛圍多少有點尷尬,主要是武惠妃的身份地位,好在眾女都識大體,相互謙讓,加之有皇後蘇月皎和一十二位貴妃娘娘坐鎮調劑,事情就這麼有驚無險的過去了,孔蓉是原配正室,依舊是太子正妃,武惠娘算平妃,其他人側妃的地位不變。

眾女心中都明白,公公登基,武惠娘母子最受委屈,因此都很識趣的把到處惹出風流債的相公推進她房裏,這個時候,母子倆最需要的是相公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