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真******。”劫後餘生的曹毓文看著地上躺在血泊中的屍體,好半天終於開口無比鬱悶的咒罵了一嘴。
他找上張近東是試圖解決麻煩,現在麻煩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變得越來越大了!那群追擊許博的家夥一定不會放棄找回光盤,遲早會找上自己;現在張近東也死了……死在了自己的手上,雖然他是被迫反擊。可問題是他該怎麼跟人解釋清楚?
現場的痕跡很亂,即便是專家來了也很難複原原本的場景。最要命的是那張作為證據的光盤也完蛋了,被張近東掰成了碎片,就散落在地麵上。而隻要查看一下地下停車場的監控錄像,自己就會成為第一嫌疑人。那份錄像會讓自己成為見過張近東的最後一個人。
但這僅僅是開始,緊跟著一個新的問題浮出水麵……張近東會不會已經將光盤的信息告訴了張雲山?盡管聽張近東的說法他隻是試圖自保,但既然他知道軍方參與其中,那就說明二者之間在這件事上存在緊密的聯係。
“這可真******!”他複述了一嘴,深吸一口氣開始思索解決的辦法。毫無疑問,事情到了現在想要遮蓋已經不可能了,那隻會搭上自己的生命。不但不能遮蓋,反而要將事情鬧大。將消息公布給媒體是個糟糕的選擇,那樣會讓他曾經的同僚恨他入骨,沒準哪一天會有一群同僚讓他人間蒸發。比較理智的選擇,是繼續將這件事捅給上層……比如局長戴禮榮,再比如正在主持調查組工作的張佩綸。
拿定了主意,曹毓文摸索出手機,先後給戴禮榮與張佩綸撥打了一個電話,簡明的闡述了事情的經過。放下電話之後,他異常疲憊的坐進了車裏。點燃一根香煙,苦惱不已的抽起了悶煙。他該怎麼跟自己的妻子解釋,這一次的馬爾代夫之旅又泡湯了呢?
不出曹毓文所料,當妻子獲悉馬爾代夫之旅泡湯之後,孩子氣的妻子果然跟他展開了長達一周的冷戰。但曹毓文沒時間去安撫生氣的妻子了,他整個人被戴禮榮與張佩綸的調查小組弄得焦頭爛額。
第二天的新聞裏,連續播放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紫光閣的新聞發布會,這一次張佩綸親自出席了新聞發布會,照本宣科的公布了所謂的調查結果。就如同所有人猜到的那樣,官樣文章裏否認了官方參與的說法,否認大明帝國政府存在蔑視人權的非法行為,將帝國政府從漩渦中摘除。跟著強烈譴責了保護傘的私下行為,並宣稱會責成最高法院對保護傘公司提起訴訟。
當然,調查小組隻是進行了粗略的調查,更詳細的調查將有某名特區檢察官負責。最後張佩綸承諾,一旦視頻屬實,帝國政府不吝於對保護傘公司作出最為嚴厲的懲罰。長達四十分鍾的新聞發布會裏,張佩綸一直強調著政府的立場,除了上述還算有價值的東西,剩下的全是廢話連篇的官方回答。
毫無疑問,這樣的新聞發布會,那些好事的媒體與八卦的民眾不會滿意,李鴻章內閣的對手不會滿意,事件參與人也不會滿意,包括事件源頭保護傘公司也不會滿意。就在發布會結束之後不到半個小時,身處漩渦的保護傘公司某高層便公開表示對張佩綸不負責任言辭的抗議,聲稱會將張佩綸與所謂的調查小組告上法庭。
而吳夫人的死亡,對於保護傘公司的影響正在漸漸消退。保護傘的危機公關部發揮了高效,他們甚至利用了吳夫人的死亡,將保護傘描述成了可憐的替罪羊。吳夫人的死訊沒法進行保密,聚集在保護傘北甲地總部外的示威民眾與上百名媒體記者親眼見證了子彈將吳夫人所在辦公室的玻璃打成粉碎。而案發後湧入現場的人實在太多了,公司的警衛與職員,後續跟進的特工與警察。人多嘴雜,讓吳夫人的死訊在其死亡後僅僅兩個小時就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全世界的媒體都一個德行,當他們不知道真相的時候,會用帶著‘也許’‘或許’‘可能’‘極有可能’的字眼去揣測事情的真相,甚至誘導著民眾的思緒去相信一個拙劣的謊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吳夫人的死亡從最開始的畏罪自殺,變成了凶殺。而凶手至今還逍遙法外,警方對案情三緘其口,閃爍其詞,不得不讓媒體生疑,事情會不會真如同保護傘公關部說的那樣,有人要殺吳夫人滅口。
而保護傘公司內部,因為吳夫人的死亡,給整個保護傘公司帶來了短暫的混亂。拿分紅的職業經理人們分量還是太輕了,顯然不如一位大股東更有說服力與威信。索性吳夫人的葬禮之後,倉促召開的秘密股東大會,選出了新的董事長。吳夫人亡夫的私生子,一直遊離於家族邊緣,年近四旬的吳培煌繼承了吳家的全部股份,繼而出任保護傘公司的新一任董事長。
上任伊始,這位新聞傳播專業出身的董事長就向所有人展示了自己的能動力。他一反吳夫人時代刻意隱藏自己的常態,頻頻出現在各個媒體訪談之中,用出色的口才與雄辯能力,極力扭轉著保護傘公司在民眾當中糟糕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