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應該是對的(1 / 2)

1892年9月12日,大明帝國外交部發言人伍廷芳突然召開新聞發布會。世界各國主流媒體記者蜂擁而至,所有人都在等著大明帝國針對鐵幕另一邊發生的劇變會采取什麼樣的新態度。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整場新聞發布中伍廷芳隻字未提有關東歐局勢的看法。不僅如此,伍廷芳還拿出了若幹證據,直接指向中東伊拉克有極大的可能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大明帝國擔心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會威脅中東地區的穩定,因此在此之前已向聯合國再次提交議案,要求聯合國組織檢查團前往伊拉克核實具體情況。

聽起來像是老調重彈,但這一次所有人都能聽得出伍廷芳言辭間的態度不經意的轉變了。從前隻是嚴肅,現在則變成了嚴厲。

大部分與會記者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搞不清楚大明帝國召開這一場新聞發布會的意義何在。很明顯,大明帝國的對手是俄德同盟,更確切的說是俄國人。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與大明帝國有著漫長邊界線並且********迥然的俄國永遠都會是大明帝國首先要考慮的敵人。

冷戰到現在已經持續了三十四年,為了維持冷戰的局勢,雙方這些年來投入了數以萬億計的軍費。眼下東歐局勢發生巨變,可以說是三十四年以來大明帝國徹底壓倒對手的最好機會。如此機會之下大明帝國不去想怎麼趁機削弱、瓦解掉對手,反而去找伊拉克的麻煩……這實在是說不通。

有的人茫然之後旋即自以為是的醒悟,認為這是大明帝國釋放的煙霧彈,其目的在於麻痹俄國人,然後在其疏於防備的時候給予其致命一擊。

總之絕大多數人都懵懵懂懂,唯有少數清醒者大約猜到了大明帝國的戰略意圖。雖然三十四年來大明帝國一直致力於將鐵幕的另一邊妖魔化,幾乎每一個政客提起俄國佬都會咬牙切齒,但那更多的隻是為了選票而進行的作秀。

二次巴基斯坦戰爭結束之後,隨著大明帝國的複蘇,已經沒有人懷疑大明帝國世界霸主的地位了。從那時候起,俄國佬就不是大明帝國的對手了。這一點大明帝國知道,俄國佬也知道。所以反饋到現實裏,俄國佬從之前的********輸出變成了戰略收縮,而大明帝國則在全世界範圍內擴張自己的勢力。

俄國佬無法阻止大明帝國的擴張,他們能做的隻是在世界各地給大明帝國使絆子,拖延大明帝國擴張的步伐。

對於大明帝國來說,俄德同盟雖然還是個問題,但已經不是生死攸關的主要問題。大明從八十年代開始的主要問題就是怎麼謀求自身的發展。

於是從八十年代開始,大明首輔李鴻章的公共關係顧問以及大明的政客們便不再將妖魔化俄德同盟當做重點……從某種程度上講,因為冷戰的格局而導致北京公約組織成員國不停的朝著大明這個主導國輸血,所以大明還巴不得將冷戰進行下去呢。

弘光中興時期的重要人物,內閣首輔馬士英就曾經公開說過:“大明帝國需要一個對手。沒有對手就意味著帝國已經達到了它的巔峰,隨後就會因為失去活力、動力而導致跌落,最終沉淪。”所以,如果有可能,大明還會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對手一點幫助,用以將局麵維持下去。

而隨著東歐劇變以及俄德兩國本土內的動蕩,兩極對峙的世界格局已經搖搖欲墜,曾經強大無比的龐然大物眼看就要轟然倒塌,分析家們已經開始預測,今後的世界格局會從兩極對峙演變成多極化。

大明與歐洲、美洲各國從來都是齷齪不斷,事實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大多如此。曾經俄國與德國所組成的龐然大物讓他們摒棄了彼此間的齷齪,團結在一起抵抗、壓製著俄德同盟的入侵。而一旦強大的對手倒下,聯盟就極有可能從內部分裂並最終破裂……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世界格局從雙極對峙的平衡態演變成多極的不穩定態,意味著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更加複雜化。早期的殖民擴張已經被世界所拋棄,現在的勢力擴張更多在體現在經濟上。但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是殖民擴張還是經濟侵略,其核心無外乎掠奪不發達地區的廉價的人力資源、礦產資源,加工之後再以高附加值傾銷回不發達地區。

這種局麵之下,作為經濟發展核心的能源礦產資源,尤其是其中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就會變得尤為重要。相對於龐大的國土來說,大明帝國的資源太過貧乏了。帝國那幾個油田儲藏量少的可憐,這直接導致大明帝國每年消耗的石油比例連年走高,去年已經達到了百分之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