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偶然的故事(2 / 2)

牢騷也罷,感歎也罷,語無倫次也罷,頭一次見麵,總算每個人都說了話。現在的問題是,一旦打開了話匣,已不再擔心無人說話,而是六個人均有自覺理正辭嚴足以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要發表。由於人人爭先,互不相讓,場麵便顯得有些亂。

這時候,教授製止了大家。長期做教書匠的經曆,讓他有足夠的經驗來控製類似的局麵。強烈的談話欲突然間被打斷,畢竟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就象兩個激烈爭論的人,其中的一位突然改變了話題,而且突然得令對方毫無準備,便容易因為另辟蹊徑轉移了相持不下的內容而在對方無可奈何中獲得爭論的主動權。大家雖洋溢著不快,卻隻有強自克製著,靜待他的下文。隻聽他說道,從大家目前的狀態,我敢斷定,必都是找了這樣或那樣的理由跑出來發泄的,或許你要故意不承認,或許你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甚至會在心底做無謂的辯駁,不對呀,我出來原是漫無目的的呀。事實上,無論你承認與否,都不能否認這樣的事實——你就是為了發泄。別狡辯,你的眼睛已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我,別忘了,眼睛是會說話的。其實,發泄是正常的,喝酒、談話、甚至於打架罵人自戕身體都是發泄。別不信,我這樣說是有依據的,相信大家此時的心情煩躁必已減輕了不少吧?

說著,他環顧了一下大家。大家被他猜中了心事,正低著頭。

還是別說這麼多廢話,快說你的依據吧。自由從業者勇敢地抬起了頭,催促道。其他人立即附和。

教授自得地笑了笑,偏又頓了頓才繼續說道,人原本就是一個能量平衡體,就象人要不斷地攝取食物又不斷地排泄一樣,能量的攝取與排泄必要維持一個總量大致平衡,平衡時便表現為正常人,一旦失衡便或喜或憂或悲或怨,叫做情緒,情緒是可以控製的,而控製情緒的過程又恰最容易導致能量的失衡。沒有辦法,都是因為壓力,隻要生活就有壓力。生活的壓力,無疑總要讓這個平衡失衡再平衡再失衡再平衡永遠無休止地運轉下去直至生命終結。這便人情緒變化的原因,也是人區別於阿狗阿貓的特點之一。

或許隻有彼此無秘密的人之間距離才最近,盡管現實中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假設,而且人們關注的多是深受泄密之害的惡果,至少也是秘密乍泄的尷尬。我們卻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由於心事被毫無保留地猜中,短暫的尷尬之後,彼此間距離反而不知不覺中拉近了許多。隻有到了這個時候,鄉丁才敢於試探著說,既如此,我們何不定期聚一聚?大家正驚奇於教授的獨特理論,倡議剛一提出,自是一拍即合。

於是,大家便約定:第一,每月的今日作為固定聚會日;第二,內容主要是個人經曆,也可以暢談人生感悟,探究個人隱私與成敗得失,還可以說一些想說不敢說或不能說或不方便說的事情,就象自由從業者所叫嚷的,要象嚼口香糖那樣,含在口裏慢慢地咀嚼人生,那才叫滋味;第三,談及內容,一律不得外泄,雖經本人同意,也必須隱去真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

能夠看得出來,六個人當時最需要的便是一種寄托讓自己充實起來,約定便成了他們的寄托。從這一點看,追求這種類似於渴望的東西,或許應該也是人的一種天性。如果用教授的理論來解釋,能量過漲會失衡,那麼,能量排空同樣要失衡,這要求必須尋找一個恰當的臨界點。所謂的臨界點,實際上就是平衡狀態。這便決定了臨界點的選擇必須要考慮攝取與排泄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具體表現為既要充滿渴望有所寄托又要防止渴望變成奢望而造成的能量過漲,能量過漲會讓渴望消失,反而沒有了渴望。所以,能量過漲的時候跟排空一樣需要寄托,也就是說寄托充斥於能量運動的全過程,無論什麼時候都需要寄托。這才是實在的人生。

因為有了約定,六個人必要舉杯相慶,直到爛醉如泥。酒間,六個人居然都覺輕鬆了許多,便彼此再四提醒對方,切莫忘記了約定。

一次偶然的相聚,居然引發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故事,原本陌生的六個人終成莫逆,這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也孕育著偶然吧,因為生活有太多的偶然,我們姑且稱之為“偶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