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城的劉鳳芝並不知道萊邑縣的李焱已經“短兵相接”了,經過幾天的考察和巡檢,公司裏有很多事情需要她解決,所以回到安城後,她就一直在公司裏忙,每天都是早出晚歸。
“老媽,我來啦。”李愷象征性的敲了敲董事長辦公室的門,不等裏麵做出回應,便推門而入。
“臭小子,又來給你媽找事兒。”劉鳳芝瞥了一眼李愷放在老板桌上厚厚的一遝信紙,不禁皺起眉頭。
現在既沒有A4紙也沒有激光打印機,更沒有什麼辦公自動化設備,所有上呈下發的請示彙報和文件通知,都是用手寫。這是硬筆書法最後的輝煌時代,甚至在國企的宣傳部門,還會有一兩個毛筆字或者排筆美術字寫得好的人。這些人是經曆過“大鳴大放大字報”年代洗禮的,廠區內很多白牆上都留有他們謄寫的時代印記。
李愷前世是人民教師,一手硬筆行書非常漂亮。
“你就是個散財童子。”劉鳳芝無奈的抄起那遝信紙。
一旁的董事長秘書梁敏,淺笑著給李愷倒上了一杯菊花茶。
李愷帶來的是七八份計劃書,首先是關於“樂家家集團”成立餐飲事業部以及成立餐飲公司的建議,其次是餐飲公司注冊餐飲品牌,進行統一且嚴格的連鎖店管理以及加盟店管理。
需要注冊的餐飲品牌一共四個,“楊師傅水煮魚”、“胖三兒麻辣小龍蝦”、“喜羊羊小鍋涮”以及“德麥肯炸雞漢堡”。
炸雞漢堡的製作技術,一年前“盛華集團”的市場拓展部就推廣過,當時的名稱叫“雞肉夾饃”,為此還在幾個省建立了中央廚房,統一配送漢堡坯子、雞柳、雞塊以及薯條等或烘焙或冷凍的半成品,隻需略作加工,就可以進行銷售。
不過,因為李愷的固執堅持,中央廚房從原材料的采選開始就非常嚴格,而且對那些加工銷售的門店管理也非常嚴格細致,甚至對用油的複炸次數都有細化的規定。所以在成本核算上並不低,但銷售價格卻不高,門店管理者想糊口猶可,想發財有難度。
於是這些開店或者擺攤的人,就自己製作半成品,或自用,或出售,造成食品的口感和衛生方麵多次出現問題,市場口碑越來越差。
“雞肉漢堡”出現的初衷,是為了抵製洋垃圾食品進入華夏圈錢,可出現這種結果卻不是李愷想看到的,洋鬼子以及“洋走狗”們固然是賺不到錢,盛華同樣無利可圖。
所以,李愷要創立自己的品牌,進行緊密化規範化管理,既要心存骨感,也要兜兒裏豐滿。
還有“楊師傅水煮魚”,在李愷暑假剛回安城時,就已經拜托梁菲對其進行了品牌注冊。楊二民如今正在京都閉門“修煉”,一麵繼續完善和升級“水煮魚”這道菜的味道,一麵對三個徒弟進行培訓。
這三個徒弟都是年輕人,也是楊二民的豫州老鄉,和他年齡差不多,同樣是在京都的餐飲屆工作,有後廚打雜的,有前堂傳菜的,還有一個是酒店的門童。
豫州人被稱為華夏的吉普賽人,因為從1942年天災人禍的豫州大饑荒起,豫州人為了生存,就開始在華夏大地上四處漂泊。又經過了幾十年,幾乎華夏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見這些祖籍豫州,不擇生活條件的勞動者。
豫州人能吃苦,他們勤勞、樸實,生活習慣簡樸,尤其注重禮儀和儀表,畢竟從夏商起,豫州就是華夏的中心,並且其省內的幾個城市,多次成為國家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