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作弊(下)(1 / 2)

D3���其實劉雋想當然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是準確的。對這些朋友,雖然看起來李愷是一視同仁,同等的幫助,一樣的親近,可實際上確實有所區別。

十根手指都不是一般齊,父母對兒女也未必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何況朋友之間。

更何況李愷是兩世重生,有些人,在前世就已經通過了“友誼試用期”,如今是該他“平賬”的時候了。

不提瑣碎的小事,前世李愷母親心梗離世,是安建軍掏出自己攢了多年的壓歲錢,是劉會昌從千裏之外的羊城彙來幾個月“扭螺絲”得來的工資,才使劉鳳芝有了個勉強算得上隆重的葬禮;又是喬祥棟(喬娜父)、楊成剛(楊靜父)、陳俊強(陳文父)、李敏濤(李華父)等人在之後伸出了援助之手,你一百我兩百的塞給李愷,助他完成了僅剩一年的大學學業。

前世劉鳳芝的葬禮過程中,是喬娜一直陪在李愷身邊。守靈時,他跪著,她蹲著;他燒紙,她幫他點火;他給來客磕頭還禮,她在旁邊鞠躬致謝,燃燒紙錢升起的煙火氣熏得兩人淚流不止。

喬娜的心思李愷是猜到一些的,不過,那幾年是李家最慘淡的時候,甚至當得起“淒慘”兩字。家徒四壁,捉襟見肘,而李焱,還需要不間斷的吃藥,偶爾還會住院。

苗雅琪在之後安慰李愷這個晚輩時也暗示過,希望自己的女兒將來能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起碼衣食無憂。

衣食無憂,如此簡單的四個字,對當時的李愷來說,難如登天。因為即使他大學畢業後進入教師崗位,也要從四百多元一個月的檔案工資掙起,按部就班,論資排輩,然後隔上好幾年才會上調一級工資。

這點錢在1998年(李愷大學畢業),保障兩個成人的溫飽都成問題。那個年代也沒有“滴滴”、“美團”一類的副業,即使你放得下尊嚴,舍的了臉,也沒地方去掙外快。

後來,李愷逐漸淡化了與喬娜的交往,甚至喬娜出事時,他也隻是竭盡所能的出錢出力,卻刻意忽略了陪伴和安慰。

所以,這一世,他要把喬娜寵成幸福的“妹妹”,讓她不用怎麼努力,就能獲得普通人遙不可及的幸福。

還有大龍、小飛、柱子,前世裏無論李家發生什麼事兒,他們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李愷父親幾次住院,這些人都是忙前忙後,甚至伺候的比李愷還要周到,大龍更是毫不嫌棄的給李焱端屎端尿。

張偉,說起來李愷前世買的那套商品房,張偉還有股份呢,零五年的一萬元,可不算小數目。

……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一飲一啄,皆有來因。

喬娜雖然乖巧聰明,但惰於學習,如今在二中的文科班裏不過排在中遊,甚至可能還要偏下一點點,這種水平的成績,也就隻有安城師專可能“收容”她。要想進入好一些的,甚至高層次的院校,必須另辟蹊徑。

所以,李愷想到了“高考移民”。

高考固然是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但依舊存在細節上的缺陷,“高考移民”的現象便是其中之一。

“高考移民”早在八十年代就初現端倪,以魯州、豫州為代表的高考大省,一些家長動用各種資源,將子女的戶口遷移到西部欠發達地區,並在當地報名參加高考,從而以相對較低的分數,考取到更高層次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