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製造淡水(2 / 2)

風到樹林裏,割了兩根空心樹,這種樹多生長在潮濕的水邊,沒想到這海島上也有生長,當年生的樹苗長的象草一樣質地柔軟,而且是空心的,第二年開始才會由空心逐漸長成實心,並且質地也變的堅硬,最後與其它的樹沒有太多的分別了。

因為當年的樹苗就能長到一人多高,最粗能長到與人的手臂大小,部落人沒有水桶時經常用它來臨時裝水,風帶回來的空心樹苗有一段雞蛋粗細,一段隻有手指粗細,風把粗的一空心樹苗截成一掌多長,細的截成手臂長短,為了充分利用木柴的熱量,風用泥作了一個灶爐。

上麵放好銅鍋裝好海水,用小石塊把鍋蓋支起來,把粗的一段空心樹從縫隙中斜插入鍋中,當作為往鍋內隨時添加海水的入口,細的空心樹一端從鍋與蓋之間的縫隙,另一端放到裝淡水的銅罐子口上,並讓罐子口處低於鍋上的一端,並用泥把蓋子與鍋之間因空心樹管而留出來的縫隙封住。

而細管可以把蒸氣從銅鍋中引導出來,冷卻後直接流進罐子裏。為了能更好的凝結淡水,風又用泥土在鍋與水罐間製作了一個水槽,讓細管從水槽中間穿過,水槽裏加上海水當作冷凝劑。這樣一來凝結淡水就更快了,隻要保持火不熄,不時的加一些海水,就有源源不斷的淡水生成。

這個裝置雖然簡單,卻也是風利用手頭上的東西,能弄出來最好的收集海水的裝置了,風隻要在泥灶內生火,並保持火不熄滅,就有源源不斷的淡水生成,這可比一鍋蓋一鍋蓋的滴水省了不少事。看著爐火燃燒,很快就有水從空心樹作的細管中有水滴了出來,風有一股濃濃的自豪感。

看著滿灶的木柴,短時間內也不可能燒完,鍋裏的水也是新加的,風準備沿著海灘走走,看看能不能象昨天一樣再捉幾條魚回來。

中午時,風不但捉了五條魚,還得到一罐子淡水,雖然裏麵還有淡淡的魚腥味,但風已非常的滿足了。看著小半鍋的副產品-----雪白的海鹽。雖然嚐起來有股魚腥味,還苦澀,但有鹽就不錯了,也不能奢求太多。風在想是不是多捉一些魚醃起來,已備不時之需。

吃過午飯後,把鍋又用泥巴封起來繼續煮鹽,風看看西邊崖下巨大的礁石,感覺在礁石縫隙間的水裏魚應該比在沙灘邊上的魚多,畢竟那裏水深。捉到魚的機會應該更多。風帶上長矛就向小島的西邊走去,現在淡水足夠用幾天的了,想要裝滿船上的水缸,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暫時不急,現在最缺的是肉,船艙裏的肉幹雖然還有不少,但總有吃完的一天,既然這裏能弄到食物,那就要多多儲備更多的食物,誰知道再碰到下一個島是什麼時候了。

風在巨大的礁石上蹦來跳去。這裏的礁石下的水中真的有不少的魚,個頭也大的多,然而它們卻極為難捉,看到水中魚在遊,等跑到近前,魚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風忙活了好半天,一條魚也沒捉到,即使小心的靠近,當長矛的矛尖一破開水麵,下麵的魚總是能靈活的躲開,再飛快的逃之夭夭。

風知道光線的折射,知道要刺魚的下方,在沙灘邊捉魚得心應手,這裏卻不行,這裏的水深,魚有足夠多躲避空間,還有布滿障礙的石頭,風有些氣餒的坐在一塊平坦的礁石上休息。準備想著好點的辦法再戰。這麼蠻幹可不行。風眼睛看著不高的山崖,想著捉魚的辦法。

編張網在這裏倒是個辦法,設個陷阱,把魚引過來也不知怎麼樣,當風的目光落到山崖下的水麵上時,不由得輕噫了一聲,那怎麼有個洞口?就在山崖與水麵相接處,看樣子洞口還挺大,大部分都被水淹在下麵。

這引起了風的好奇心,左右看看卻沒有可以靠近的路,光滑的崖壁,下麵也沒有露出水麵的礁石。風有心遊過去看看,但看到這裏的海水還挺深,巨大的石縫間有什麼東西自己也不清楚,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是回去把小木船拿過來,劃進去看看的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