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由拳分家目前所麵臨的問題(4000大章,求訂閱)(1 / 3)

隨後神威營收拾好營地,陳放繼續南下。

後麵的路程中,就沒有耽擱的地方了。

陳放帶著部下,沿著毗陵、無錫、吳縣的路線,一路抵達由拳。

但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陳放後麵路上沒再進過城,且專走小路,並沿途始終使用無人機偵查情況,所以他實在無人知道的情況下,抵達由拳的。

由拳。

這是一個聽起來有些陌生的名字,不過要是換成另一個名字,聽過的應該就有很多了。

那就是嘉興!

沒錯,所謂由拳,其實就是後世的嘉興。

《宏治誌》說,餘杭有由拳山,以由拳山人隱此得名。

東漢永建四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以西部分設吳郡,由拳屬吳郡。

三國吳孫權黃龍三年,“由拳野稻自生”被視為祥瑞之兆,改由拳為禾興縣。

次年改年號為嘉禾。

嘉興市簡稱禾,亦源於此。

當初陳家決定在吳郡建立分家後,曾為了到底在吳郡的哪個縣建立分家,而爭吵了不少的時間。

經過討論,最終還是在陳放的力主下,決定在由拳建立分家。

而陳放之所以力主要在由拳建立分家,其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這裏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形。

由拳地勢平坦,水源充沛,境內雖有小山,但都不算高。

最重要的是,這裏冬夏季風交替,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特點。

這是東漢國內,少有能夠讓水稻增產,並三熟的地方!

對任何勢力而言,糧食問題都是最重要的問題。

陳放有藍星做後盾,短時間內是不缺糧食的。

但總靠他從藍星往九州運糧食也不是個辦法。

長遠來看,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想在九州有大作為,終究還是要建造自己的糧食生產基地。

“公子,自我們抵達由拳建立分家後,便開始招募流民為佃戶,並開墾鄔堡周邊的荒地。

目前已經分家已經有了五千佃戶,三萬畝下等田地。”

分家鄔堡,主廳內,負責管理吳郡分家事務的家族核心陳禮,正在恭敬的向陳放介紹道。

吳郡分家最早是由陳家的族老派建立並管理的,當時在這具體負責的是一位族老。

不過後來族老派全麵退場,那位族老也就識趣的不再管理分家事務了。

然後分家的管理權便落到了陳禮手上。

其實陳力原本是族老的核心,不過在如今族老派已經放棄權力,全麵隱退的情況下,他們這些昔日族老派的核心,自然也要尋找新的靠山。

目前陳家是昔日的族長派掌權,具體又分成陳遠和陳放兩個山頭。

他們既是父子,又是政敵。

彼此之間,既有共同的利益,又存在著競爭。

這讓陳家形成了鬥而不破的良性競爭格局。

昔日族老派的核心們,有的投靠了陳遠,有的投靠了陳放。

這個陳禮,便是投靠陳放的核心之一。

“嗯,還算不錯,短短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能收攏五千佃戶,開墾出三萬畝下等田地,可見你用心了。”陳放合上賬簿,輕笑道。

陳禮恭敬道:“這是屬下份內之事,不敢居功。”

“但還不夠,下等田地的產出太低,按照東漢的正常情況,至少需要二十畝下等田地,才能供養一個五口之家。

所以目前分家開墾的土地,別說給主家提供糧食,便是養活自己都成問題!”陳放繼續說道。

陳禮點頭道:“公子明鑒,目前分家開墾出來的田地,確實不足以養活自己。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田地升級是需要時間的。

好在分家有主家的支持,還有刺史的庇護,所以目前日子倒也還能過得下去。

等把這幾年的苦日子熬過去,將這些下等田地養成中等,或是上等田地,到時就富裕起來了。”

在東漢國,按照肥力和產出,將田地分為下中上三個等級。

剛開墾出來的田地,通常都是下等田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薄田。

薄田被農戶精心養護兩到五年,便有可能晉升為中等田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