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經過演員很好的演繹,讓角色變得可愛,再加上好的情節,讓你喜歡上這部戲。若是一部戲情節雖好,但演員演的著實讓人看不下去,又或是這個角色讓你著實不喜歡,就算這部戲再高級你也不喜歡。”薑尋低聲說道,“所以,也有喜歡這部戲是因為更喜歡這部戲中角色的情況。”
“但綜合分析來看,不論是你先喜歡戲再喜歡角色,還是先喜歡角色再喜歡戲,都是要喜歡裏麵的角色。你若是不喜歡這部戲,那你肯定連這部戲裏的角色都很難喜歡。當然了,也有例外的情況。這部戲你當真不喜歡,但裏麵的角色確實還不錯。不過這樣的情況應當比例比較小。”
“而你喜歡的角色,別人未必喜歡,又或者說未必覺得她能把這個角色演的出彩。”薑尋說道,“如果你想要的角色被人選走了,但既然能選到這個片段,那麼其他角色必然也有出彩的地方。你喜歡這部戲,一定對這部戲有足夠的了解。這就是一個大前提,你能更了解這部戲講了什麼,是要詮釋什麼樣的意義,也能更好地把握住角色表演時候的分寸和方向。你不喜歡一部戲,你甚至都不願意去了解這部戲,更何況是裏麵的角色呢?所以我更傾向於第二種,選一個你喜歡的戲,即使你中意的角色被人拿走了,但至少別的角色你也是了解的,你知道這部戲講的什麼,知道這部戲想表達什麼思想,能夠更好的幫助你去飾演那個角色。”
“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因為你喜歡那部戲,對那部戲中的角色又有所了解,便很容易陷入到一個怪圈,總是想著原演員是怎麼演的,會很容易演的跟原演員的表演方式很像。所以必須要克服這一點。不然在評委和觀眾看來,即使角色再好也沒發出彩,因為你的表演跟原演員一樣,甚至還會拿來跟原演員比較。但是,就算要脫離原來的表演,也還是要有個度,不然又會過猶不及。這個還是要自己好好把握。”
張琪瑤若有所思的想著,想了兩三分鍾,才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
“我知道了!”張琪瑤重重點頭,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薑尋的聲音雖低,但周圍也有人聽見了。
聽到薑尋分析的嘉賓,也都若有所思的思考起來。
羅向妮原本還糾結,到底應該怎麼選。
自己戰隊抽到的戲,她真的都不太喜歡。
但是至少還能爭取一下相對來說比較出彩的角色。
而她喜歡的戲正在蘇幼嵐的戰隊,她喜歡的角色很有可能先被蘇幼嵐戰隊的人拿走。
羅向妮想了一下,剩下兩個角色,她也都可以,並不排斥,演哪個都行。
於是,羅向妮也有了決定。
羅向妮心說薑尋和張琪瑤的關係確實好。
在到處都是塑料朋友,隻有利益最先的娛樂圈,實屬難得了。
聽薑尋剛剛跟張琪瑤說的那些話,就知道薑尋是認真的在為張琪瑤分析,一點兒沒有敷衍的意思,可以說是跟張琪瑤掏心窩子了。
隻是不知道她們倆這樣的友誼,在娛樂圈又能堅持多久。
娛樂圈實在是太容易改變一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