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後。
李慶為楊卓製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
7天為一個周期。
周一,上午力量訓練,下午跑6個全速100米。
周二,上午起跑反應訓練,下午放鬆跑訓練。
周三,上午力量訓練,下午跑6個全速150米。
周四,上午擺臂訓練,下午變速跑和間歇跑訓練。
周五,上午力量訓練,下午200米技術訓練。
周六,針對性技術動作訓練。
周日,休息。
其中,力量訓練並不隻是三大項。
還包含了單腿硬拉接提膝,單腿仰臥挺髖接提膝,單腿上台階接高抬腿,側橋擺臂擺腿,蛙跳等等。
這些都是結合跑步的專項力量訓練。
因為單純練力量作用不大,必須跟跑步動作結合起來才有用。
除此之外,大的技術訓練中間還都會夾雜著很多小訓練。
最後,李慶還讓楊卓沒事兒就去遊泳館遊泳,放鬆身心,提高柔韌性。
總之,訓練日常安排的滿滿的。
以後李慶還會根據每個階段的完成度,以及楊卓在各方麵的成長,對訓練計劃進行調整。
至於上課。
emm訓練至於去上課。
這就尷尬了。
進校前說好的上課之餘訓練的,進來後就變成訓練之餘上課了。
赤裸裸的欺騙。
當然。
這個欺騙隻是針對楊卓,其他運動隊的成員,除了比賽期間,都要正常上課。
所以說,他是被區別對待了。
田徑場。
有學生在上體育課。
而楊卓則是在角落裏自顧自地訓練。
這就是跟省隊不一樣的地方。
操場是公用的,無論是體育課,還是學生自己想來活動身體,或者溜達溜達,都會讓跑道被占住。
有時候沒辦法全力跑100,怕撞到人。
不隻是京大,隔壁的水木大學也一樣。
甚至他們的訓練條件更差。
田徑場塑膠跑道下麵還是水泥地呢,連釘鞋都不能用。
容易受傷。
這麼一比的話,楊卓感覺還算幸福了。
就在這時。
李慶走了過來。
“教練!”
楊卓停下動作,吐槽道:“跑道上這麼多人,很難訓練啊。”
李慶也略顯無奈:“沒辦法,講究吧,以後要是有大型比賽,我可以安排你去田管中心那邊訓練。”
他作為以前國家隊的教練,還是有人脈關係的。
而且也有先例。
無論是水木大學的高校隊,還是京城大學的高校隊,如果有資格參加某些大賽,都會申請去總局下麵的管理中心集訓。
甚至有世界賽的時候,還會抽調兩家的優秀運動員加入國家隊,進行集訓,為國爭光。
聽到這兒,楊卓心裏放鬆不少。
能在那邊集訓是件好事。
“行啦,按計劃,現在跑150米吧。”
這個訓練主要是提高楊卓後程保持高速的能力。
雖然他這方麵已經很強,但對比國際高水平運動員,還比較差。
“預備!”
“嗶!”
一聲哨響,楊卓迅速衝了出去。
與此同時。
打靶場。
在軍訓基地參加軍訓的京大新生,今天長途拉練,來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