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百米後,楊卓已經在於偉力那裏掛上號了。
甚至可以說在國家隊掛上號了。
因為目前各個省隊都沒有特別有潛力的新人,老隊員的成績也沒幾個好的。
不然的話,於偉力也不至於跑高校隊找苗子。
不隻是楊卓。
他還特意觀察了水木大學的胡愷。
也是非常有天賦的人。
18歲才開始練習短跑,現在能跑進電計10秒4。
已經很驚人了。
原本於偉力覺得胡愷是個好苗子,很有希望參加雅典奧運會。
但在看了楊卓之後,他的想法就徹底改變了。
要知道。
胡愷已經20歲,練短跑的時間也遠遠長於楊卓,現在才隻跑進10秒4。
而楊卓。
16歲,10秒35的成績。
兩人的潛力已經不在一個檔次。
胡凱確實有天賦,可惜發現的太晚了。
成就不可能比得上楊卓。
所以,於偉力的重點關注對象就成了楊卓。
把他當成了雅典奧運會的儲備種子。
周一。
田徑場。
上午已經進行過力量訓練,下午主要的任務是跑6趟全速100米。
除此之外,李慶還要求楊卓改熱身方式。
以前熱身是簡單地跑跑跳跳。
現在要求他練技術動作熱身。
比如在跑道上做扒地擺臂練習,高抬腿快速跑,快速大跨步跑,同時完成熱身。
“嗒嗒嗒。”
楊卓很放鬆地做著練習。
回頭率還蠻高的。
時不時路過的女生都會看他一眼。
畢竟長的帥,身材好。
楊卓一開始還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現在完全習慣了。
直接無視。
女人隻會影響訓練,影響他的速度。
熱身後,楊卓回到起跑線。
李慶拿著筆記本,說道:“你原來的擺臂幅度不到位,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調整,還有,要注意積極送髖。”
目前華夏短跑技術的核心是腳尖點地的“後蹬式”跑動。
但根據李慶在國外的學習,以及楊卓跑步的特點,技術就不一樣了。
用的是前腳掌扒地,積極送髖的“擺動式”跑動。
髖關節成了跑步時的發動機,而腿就是輪子。
單腿仰臥挺髖接提膝,側臥提腿的訓練,就是練的送髖。
“好!”
隨後楊卓在起跑線前蹲下,做好起跑動作,深吸一口氣。
“嗶!”
哨聲響起。
楊卓迅速衝出去。
剛出去的時候,主要靠膝關節的力量加速。
而且。
這個時候身體重心處於很低的位置,需要離心肌群來克服慣性,控製重心移動。
控製不住的結果就是會“踉蹌”。
很多運動員剛過10米的時候就抬頭,也有離心肌群不夠強大的原因。
穩妥起見就早點抬頭。
否則一旦沒控製住,產生了踉蹌,會非常影響速度,基本就告別了獎牌。
而楊卓的離心肌群天生就比較強,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前20米重心都保持前傾,產生向前的加速助力。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有過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