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
央視體育頻道播出了一則新聞:
京城時間6月27日淩晨,2003年國際田聯黃金聯賽第一站,在奧斯陸舉行,我國100米短跑小將楊卓以10秒06的成績,獲得一枚銅牌,這是我國首次在黃金聯賽上獲得100米短跑獎牌。
簡簡單單的一則新聞,連視頻都沒有,隻配了一張楊卓在頒獎台上的照片。
照片裏的他,麵容略顯青澀,充滿朝氣,但又目光堅定。
很帥。
在現如今互聯網並不發達的情況下,電視依舊是最重要的傳播媒介。
尤其是央視體育頻道。
基本上是國內體育愛好者最喜歡看的頻道。
所以,這則新聞迅速被很多體育迷知道。
哪怕是平時隻看球賽,並不關注田徑比賽的觀眾,在聽到楊卓跑出10秒06的成績時,都驚喜不已。
華夏上個100米記錄還是98年創下的10秒17,而不久後,膏藥國就在曼穀亞運會上跑出了10秒整的亞洲記錄。
整整017秒的差距。
很大。
這也成了國內短跑愛好者心中的痛。
現在忽然冒出一個楊卓,才16歲的他,已經跑出10秒06,打破亞洲記錄是遲早的事情。
這對體育迷來說,簡直是天大的福音。
驚喜來的太過突然!
毫無預兆。
幾乎所有觀眾都是第一次聽到楊卓這個名字,不像劉祥,已經在體育頻道新聞裏出現過很多次。
一時間,網上田徑論壇迅速活躍起來。
原本這幾年有關100米的討論很少,主要是國內實在沒有拿得出手的運動員,大家都不願意提。
討論的內容都轉到110米欄上去了,畢竟有劉祥這個希望之星。
然而。
楊卓的橫空出世,重新拉回了體育迷對100米短跑的關注。
“臥槽,看到新聞,我人都傻了!”
“我也是,正吃午飯呢,突如起來的新聞,讓我差點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
“加我一個,太意外了。”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打開電腦,查這次黃金聯賽的資料,然後激動地差點把鍵盤砸了。”
“楊卓這是橫空出世啊,以前壓根兒沒聽說過。”
“他參加的比賽太少,隻有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和京城高校田徑運動會,然後就出國了。”
“才16歲啊,16歲就能有這樣的成績,太逆天了!”
“你們沒仔細了解嗎?他是去年開始訓練短跑的,到現在才一年多而已。”
“咱們華夏短跑要崛起了。”
“必須的,我感覺楊卓甚至可能成為華夏短跑,乃至亞洲短跑的傳奇。”
“不知道黃金聯賽下一站的巴黎站,楊卓能有什麼樣的成績。”
“第一站名將少,能拿個銅牌已經很逆天了,第二站別奢求太多,楊卓現在最重要的是培養大賽經驗,打磨技術。”
“對的對的,千萬不要急於求成,揠苗助長,他距離巔峰期還遠著呢。”
“不管怎麼樣,以後我會一直關注楊卓。”
“我也是。”
楊卓這下子算是有了那麼一點點名氣。
雖然說隻是一些關注體育的人才知道。
但跟以前相比,依舊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等他拿幾個重量級冠軍,比如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亞洲錦標賽等等。
知名度還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