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稍顯蜿蜒的上坡柏油路上。
後麵一輛越野車,前麵四個光著膀子的男人在奔跑。
全都是古銅色的皮膚。
身上的汗水為他們增添了幾分運動的美感。
很帥。
正是楊卓他們四個,正在進行上坡跑訓練。
這種訓練有助於提高爆發力,提高耐力。
尤其是在這種高原環境下,訓練效果尤其明顯。
當然。
對楊卓的效果已經沒那麼大了,畢竟已經連續訓練過兩年,這是第三年了。
而對張培蒙,蘇丙田他們,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一小時後。
訓練結束。
楊卓沒有直接回去,而是在一個坡頂坐下來,一邊看遠處的藍天白雲,一邊跟蘇丙田聊天。
“丙田,你冬訓這段時間,什麼感覺?”
相處了一個多月,每天在一起訓練,蘇丙田跟他很熟悉了。
沒有了剛開始的緊張。
“感覺很好,比在體校的時候進步快。”
楊卓笑了笑。
運動員剛開始訓練的時候,都這樣。
眼裏隻有成績,進步就會很開心。
時間久了,進步越來越慢,甚至實力停滯不前的時候,就會挫敗,失望,甚至懷疑自己。
“丙田,我有些話跟你說,當然,你姑且聽著,覺得有道理就聽,覺得沒道理就不用在意。”
楊卓知道蘇丙田有天賦。
前世他30歲出頭還能跑出9秒83的成績,足以證明這一點。
然而。
運動員的黃金時期一般都在25歲左右,這個年齡才是最容易出成績的。
楊卓希望蘇丙田能比前世更早的進入正確的軌道,盡快達到巔峰。
所以才想跟他聊聊。
算是分享一下心得。
“你現在剛開始進入係統性訓練,還有個快速提升的時期,等到這個時期過了,提升就會變成龜速,就像我現在,想提升001秒都難。”
“進入這個時期,也就意味著你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這時候就不能隻靠教練還幫助你,更多的是要自己幫助自己。”
“自己?”
蘇丙田有點迷茫。
“是的,自己!運動員不是機器,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同樣的訓練方法,不可能完美契合每個運動員。等你到達比較高的水平後,要學會思考,去判斷訓練的方法,強度適不適合你的情況,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楊卓順手拔了一顆草:“比如說,教練給你的計劃是訓練力量,但你感覺力量已經沒有提升的餘地了,而耐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就要果斷跟教練表達你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聽教練的安排,身體是你的,教練就算是再有經驗,也不可能比你更了解你的身體。”
蘇丙田點點頭。
“像我,基本上兩年前開始,訓練計劃都是跟教練商量著來,即便這樣,在訓練的時候,也會根據訓練的情況臨時進行改變。”
“咱們運動員的訓練,就是不斷開發潛力,提高上限,剛開始打基礎,進步是最快的,到後麵就身體素質成熟,就要打磨細節,不斷優化技術,找最適合自己的技術。”
蘇丙田一直在認真聽他說。
如果是別人,說這樣的話,他可能會覺得是空泛的說教。
而從楊卓嘴裏說出來,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是世界記錄保持者,真正的世界飛人。
同樣的話,他說就更有分量。
蘇丙田崇拜他,也相信他說的話。
每一句都記在心裏。
“也許現在你還體會不到,但等到一年,或者兩年後,可以再想想我今的,到時候再琢磨琢磨。”
“卓哥,我會的!”
蘇丙田很認真地說道。
楊卓笑了笑:“咱們華夏短跑想要真正起來,靠我自己是不行的,還要靠你,靠張培蒙和趙陽,相信我,隻要努力訓練,你們都能跑進10秒,到時候咱們在奧運會上並肩作戰。”
“我真的能進10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