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逛廟會(2 / 2)

佛道二教競爭的焦點,一是寺廟、道觀的修建,二是爭取信徒,招徠群眾。為此在其宗教儀式上均增加了媚眾的娛樂內容,如舞蹈、戲劇、出巡等等。

這樣,不僅善男信女們趨之若鶩,樂此不疲,而且許多凡夫俗子亦多願意隨喜添趣。為了爭取群眾,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廟觀的方式擴大影響。

北魏時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動就是如此,所謂“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又稱“行城”、“巡城”等。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大興佛事,每年釋迦牟尼誕日都要舉行佛像出行大會。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陽城各寺都將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時,佛像有千餘尊。出行時的隊伍中以避邪的獅子為前導,寶蓋幡幢等隨後,音樂百戲,諸般雜耍,熱鬧非凡。

唐宋以後廟會的迎神、出巡大都是這一時期行像活動的沿襲和發展,並漸次推廣到SC、湖廣、西夏各地。元、明以後,行像之風才衰落,很少見於記載。

除了佛、道二教的"行像",他們還在寺、觀中舉辦道場,定期進行一些法事或佛事活動坐等信徒俗眾前往齋戒聽講,頂禮膜拜。原來屬於民間信仰的報賽酬神活動,紛紛與佛道神靈相結合。

其活動也由鄉間裏社逐漸轉移到了佛寺和道觀中進行。在佛、道二教舉行各種節日慶典時,民間的各種社、會組織也主動前往集會助興。這樣,寺廟、道觀場所便逐漸成了以宗教活動為依托的群眾聚會的場所了。

而這些宗教活動逐漸世俗化,也就是說更多的是由民間俗眾出麵協商舉辦。這種變化,不僅大大增加了這些活動自身的吸引力和熱鬧程度,也使這些活動中的商貿氣息隨著群眾性、娛樂性的加強而相應增加。

在宗教界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協助下,使廟會活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雖然這一時期的廟會不論從其數量還是規模,在全國都已形成蔚為大觀的局麵,但就廟會的活動內容來說,仍偏重於祭神賽會,而在民間商業貿易方麵相對薄弱,廟會的真正定型、完善則是在明清以至於近代。

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

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於是過年逛廟會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過年內容。但各地區廟會的具體內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雲濤她們三人坐車來到花都廟會已經是上午九點多了,來到了廟會的大門前。抬頭一看:嗬!好氣派呀。高大雄偉的門樓上,繪畫了一排排精致的人物山水,花草蟲魚,一排排大紅燈籠分掛兩邊,紅彤彤的燈籠渲染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進入了花都廟會,處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那琳琅滿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不絕於耳;那撲鼻而來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好熱鬧啊,東西好多哦”。景婷和曾荃兩人開心的叫喊。

“是啊,人也好多哦。”

雲濤看著這麼多人,皺著眉頭道。這麼多人,龍蛇混雜都很容易出意外,尤其身邊這兩位有是超級美女,太吸引人。

看雲濤擔憂的樣子,曾荃開心的挽著雲濤的手臂說道:“這樣我們就不會走丟了”。

景婷看曾荃挽著雲濤左邊的手臂,猶慮了下走到雲濤右邊挽著雲濤的手臂,白了眼雲濤一眼,“不要想多哦,我隻是怕你被人群擠丟了”。

曾荃和景婷就這樣一左一右地挽著雲濤的手臂在旁人指指點點的異樣的眼神下,開心地逛起廟會來。

慢慢地雲濤她們三人隨著人群向中心的祭壇前進,到了祭壇位置,這裏已經圍著很多人,都是來看祭祀的,雲濤帶著兩個大美女向上麵開闊的地方擠去,終於費勁九牛之力擠到一個好位置。

上午十點整,看見“乾隆皇帝”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緩緩進入祭壇。一開始,“乾隆皇帝”先來到地祈神的牌位前,敬了三炷香,行了三拜九叩大禮。

然後他又來到清太祖的牌位前,敬了香,行禮完畢,又再次來到地祈神的牌位前,再次給地祈神敬了酒,獻玉帛,還讀了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