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大陸南方廣東省境內的羅浮山脈在整個大陸所有名山大川中隻能算是聲名不顯的諸多山脈之一。
由於山區麵積廣大,山脈地形峻拔奇峭,旅遊開發的難度極高,所以盡管已經到了現在這樣的二十一世紀,但羅浮山脈內絕大部分的地方依舊保留著最原始的景觀。
盡管從旅遊勝地的角度來講,羅浮山脈並不如何出名,但在修道界裏,羅浮山脈卻是真真切切的洞天福地之一!
羅浮山脈方圓二百六十多平方公裏,山脈氣勢恢宏,儀態萬千,有大小山峰四百三十二座。
修道界中執牛耳存在的五行宮便坐落於此!
不過和元宗那種立於陡峭之上、掛於懸壁之間的與世隔絕不同,五行宮的山門卻是和世俗有著極多的接觸!
自古以來,羅浮山都是道教著名的修道聖地之一,盡管真正能夠踏入修道者行列的人少之又少,但在羅浮山內修行的普通道士卻是極多。
這些道士修建的道觀幾乎遍布羅浮山內每一個適宜居住的地方,大者十八處,小者數百處!
而五行宮,實際上便是這些沒有窺得大道門徑的所有閑散道士的總掌。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羅浮山的旅遊開發越來越寬廣,隨著遊人的越來越多,這些道觀也逐漸的成為了羅浮山景區的一部分。
大量的道觀對外開放,供給遊客進行膜拜和供奉,這些收入除了一部分用於普通道士的日常所需以及繳納給政府必須的稅賦以外,剩餘的部分卻是全部用來了供給五行宮裏那些真正的修道者們。
畢竟,在能夠做到辟穀之前,修道者也是要吃飯的。
況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即便是修道者們,往往也會需要一些世俗的東西來提供修煉和生活上的便利。
因此五行宮便成為了這樣一個修道界中非常奇特的存在。
此時在羅浮山脈第二高峰,上界峰內一處極為隱蔽的山洞之內,一名鶴發童顏的金衣老者正盤膝而坐。
在老者的周圍,一團金色的氣流卻是化成了一條條遊龍般在老者的周身上下四散飄動。
看起來似乎是正在進行著修煉一般。
正當老者周身的遊龍數量不斷增多,連帶著老者的臉上都泛起來金氣的時候,周圍的空氣中卻是忽然傳來了一道不大不小、卻猶若悶雷的喊聲。
“宮主!您快回宮來看看吧,衛通宇……好像是遭難了!”
這聲音讓老者猛地睜開了雙眼,兩團金光爆射而出,周身的遊龍卻是同一時間如同爆炸般完全散掉。
隨後老者的身形一閃,竟是仿佛瞬間移動般的直接消失在了這山洞之中。
下一刻,老者的身影便已經浮現在了一座道觀的後堂之內。
這座道觀看起來有些破敗,年久失修下稱上一聲古刹都算是抬舉了,不過道觀內卻是別有洞天,遠不像外麵看起來那麼可憐。
此時老者所在的後堂裏,當中清清楚楚的擺放了數十牌子,這些牌子中最左邊的一個,卻是已經完全碎裂。
看到這樣一幕,老者的神色立時無比的猙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