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個吃蝗蟲的人(1 / 2)

蕭邑人口成分複雜,士農工商雜亂而居。大街小巷遊俠眾多。宋地一直以來遊俠之風盛行,尤其是彭城一帶,因靠近薛地,這種任俠氣息尤為濃厚。薛邑是孟嚐君田文的封地,當年,這位被後世史學家稱為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嚐君招徠天下任俠之士到他的封邑薛地,前後達到幾萬之多,深刻影響到了當地的民風,甚至幾百年後漢朝的司馬遷在史記中還記載著他曾專門到薛地考察,發現這裏的民風彪悍,那種“暴桀”之氣仍然存留。蕭邑自然也受到些許輻射。

不過,和蕭照想象中的不同,這些遊俠,和那種不事產業的浪蕩遊民有著本質不同,許多有點身份的遊俠頭目都經營著市井商業,有開賭坊的,有開飯店的,還有販高利貸的,和後世的黑社會差不多。因此,蕭照的這個“協警”當的非常辛苦。他可不敢跟這些亡命之徒拚命。

除了遊俠,城中一些人口眾多大家族也不好惹,向,李,張,曹四個姓氏,是當地豪猾大族,祖上是宋國公族,傳到現在,雖然地位並不顯赫,卻仍然掌握著蕭邑很大一部分的生產資源。他們出門乘馬駕車,張弓挾矢,驚嚇百姓,從來不把官府放在眼裏。令此地的治安更加混亂。對於這些地頭蛇,縣令也很苦惱,但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蕭照今天的任務是去城門口和各裏裏門張貼公文,看了眼公文上的內容,大致是說近月縣郊外蝗蟲為災,今日下午特地征召全縣精壯黔首,趕赴田場殺滅蝗蟲。蕭邑蝗災嚴重,官府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組織黔首出城捕捉蝗蟲。

收起竹簡,喘了口氣,便又急匆匆的出了縣庭奔赴城門而去。在縣庭門口,正好碰見應華,這小子漫不經心的坐在革車上,四下張望。車夫趕著車往縣庭駛來。富貴人家就是好啊,出行不但有車,還有司機。蕭照不想和他碰麵,每次遇到難免要受他幾句奚落,於是繞到旁邊一條小巷,奔赴城門而去。

蕭縣的北門名叫石亭門,門內有一座石亭,據說是春秋時期蕭國的第一代國君蕭叔大心時所建,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

城門吏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身著絳色卒服,體格壯碩,一臉的凶狠樣子,過往的行人沒有敢望他的,若是發現有行色匆匆著急忙慌的行人,免不得要被他逮到搜索盤問一番,倒不是為了勒索錢財,隻是為了抖一抖威風罷了。蕭照記得也是在這個時代,在大梁的夷門,也有一個城門吏,不過,那個城門吏和眼前這個凶神惡煞的人不同,那是個德高望重的老者,名叫候贏,一向安貧樂道,潔身自好,連信陵君都主動屈尊與他結交。最後成就了一樁美談。唉,同樣的職位,不同的人,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在主道旁支起的一塊硬木板上,貼好公文,搖響木鐸,路過的行人都紛紛過來觀看,蕭照向眾人大聲念了一會內容,便又匆匆奔赴下一站。

城中大多裏舍得監門都很相熟,將印有縣令符印的公文遞交給各個裏監門看了一眼,招呼一聲便走開了。

最後一個通知的地方是富貴裏,這裏除了公事一般很少踏足,雖然裏麵住的都是富貴人家,不代表他們不用履行作為臣民的義務。整個蕭邑城中,就兩處地方地上鋪上了青石地磚,一個是縣庭周邊數畝之地,另一處就是這富貴裏了。其他各處都是鬆軟的泥土地,下雨的時候,到處都是泥濘。蕭照踏上這裏的青石階梯時,還特意將腳上的泥土蹭了蹭。望著前麵高大的門邸,不覺心裏生出一絲失落。

午時過後,蕭照坐在大樟樹下休息,拿出早上從家裏帶來的粟米團,就著涼白開吃了下去。下午還得組織黔首們出城捕捉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