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蒼老的臉色盡是苦澀,句僂的身軀似乎變的更加句僂。
這位老宰相轉過身,目光看向朝堂上的無數官員,忽然他的臉上泛起微笑,望著一個中年文官道:“李翰林,老朽可否求你一件事。世人皆知你詩才磅礴,無論寫人還是寫事盡皆灑脫,今日老朽即將遠去,臨別之前能否請李翰林贈送一首詩?”
那中年官員不是別人,乃是朝堂有名的酒蒙子李白,此時聽到張九齡發出請求,頓時拱手行了一禮,道:“您老人家也是詩人,晚輩不敢在您麵前賣弄,況且現在乃是朝會之時,陛下並未允許晚輩吟詩,更況且,晚輩今日並未飲酒……”
不飲酒的李白,難道就不會作詩嗎?
顯然不可能!
誰都能聽出來,李白這是在婉拒!
張九齡哈哈一笑,指著他道:“你啊,你啊,仍舊還是沒能脫出藩籬,仍舊還是被做官之心枷鎖。”
李白麵色赧然,再次拱拱手但卻默不作聲。
張九齡不再看他,而是又看向其他官員,問道:“今日老朽被陛下貶斥,即將離京前往荊州,從此山高路遠,不知何年相見,人老了,說不定哪一天就撒手人寰……所以老朽想問一問,諸位有誰願意說上幾句送別的話嗎?”
說幾句送別的話?
這似乎合情合理!
但若是在朝堂上直接說,卻等於公開表達同情張九齡。
無人應答!
自始至終,皇帝一直冷眼旁觀,既不阻止張九齡詢問眾臣,也不明示讓金吾衛把他攆出去。
足足良久,朝堂寂靜,整座大殿唯有張九齡的苦澀,以及喃喃自語般的失落和悲歎。
“竟然沒有一人願意送別嗎?”
“原來老朽竟然人緣這麼差。”
“也罷,也罷,既然如此,老朽怎能徒惹嘲笑。去也,去也……”
悲歎聲中,這位老人身軀句僂,慢慢走向大殿門口,神情顯得無比蕭索。
就在這時,猛聽大殿上一聲挽留,誰也沒有想到,竟然是郭子儀出聲。
“且慢!”
自從朝會開始的那一刻,郭子儀一直躲在柱子後麵打盹,這時卻大踏步走出,直接走到張九齡麵前。
他身材高大,但卻並不俯視張九齡,反而微微彎腰,做出晚輩恭敬姿態。
“張老伯即將遠去,郭子儀心中甚至不舍,但這是陛下的旨意,也是您老人家的自求……像我這種武夫不懂朝政,看不明白您二位的交鋒。所以我不勸阻陛下的決定,也不阻攔您老人家的離開。”
“但是,我可以送別!”
郭子儀說到這裏,臉上顯出赤誠之色,鄭重道:“不管今時怎樣,當初您老人家是對我很好的,甚至可以說是袒護,猶如至親長輩一般。”
“既然您是長輩,那麼我這個晚輩要敬著,在您臨別之際說句送行的話,這應該不算忤逆了陛下的心思。”
郭子儀一邊說著,一邊轉頭看向皇帝,遠遠問了一聲,道:“陛下,我這不算忤逆您的意思吧?”
皇帝麵無表情,僅僅是吐出兩個字,澹澹道:“隨你!”
郭子儀哈哈一笑,道:“明白,您這是同意的意思。”
笑聲之中,重新轉回頭,目光看著張九齡,臉上的赤誠之色更濃厚。
忽然他鄭重拱手,恭恭敬敬給張九齡行了一禮,大聲道:“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