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使含淚叩請能允皇子瀝回燕國,情真意切連太子都感動了,可是太子還是說此事事關重大,要進宮與父皇商議。
隨後,太子還賣了人情給燕使,稱晉國已經知曉大梁與魏國要攻打大燕之事,請燕使回國之後勸燕帝寬心,晉國與燕國交好,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兩國攻打燕國,已經下令遣使入大梁製止大梁攻打燕國,且已經由劉宏將軍率兵前往晉國與大梁邊界震懾大梁。
燕使聽聞又驚又喜,忙稱等一會兒回驛館便派人回大燕送信,燕國上下對晉國太子殿下感激涕零。
太子深覺自己實在是聰明,雖然遣柳如士前去大梁是為了替晉國討要土地,但也的確會解了大燕危機,燕帝知道了還不得派人送珍寶禮物來,若燕帝識相……晉國調動軍隊開拔軍資,他也得一並送上。
太子小算盤打得十分響,送走燕使便進宮同皇帝商議此事。
皇帝聽聞燕帝命不久矣,想要急招兒子回去見最後一麵,原本還不想放手……
不成想,大燕皇子慕容瀝得知了燕帝吐血病重的消息,跪在宮門外,叩求大晉皇帝放他回國,高呼待他侍奉父皇康複之後,立刻返回晉國。
聽到高德茂稟報,稱慕容瀝在宮門外叩首哭求,頭都磕破了,皇帝到底動了惻隱之心,也是覺得燕國翻不出什麼大浪花……
不過是兩國攻晉,就將那體弱多病的燕帝嚇得快要一命嗚呼了,燕國能成什麼氣候。
皇帝想了想,便準了大燕皇子慕容瀝回國。
太子親自將皇帝旨意出宮,將跪於宮門外的慕容瀝扶起來,將同燕使說的那番話,又同慕容瀝說了一遍,慕容瀝感激涕零,長揖到地,當即拜別太子,連行裝都未來得及收拾,便一路快馬出了大都城。
慕容瀝在二十高手護衛護送之下,疾馳飛奔,耳邊全是虎嘯風聲。
小小少年郎騎於馬背之上,目光堅毅望向回家的方向,腦子裏全都是九叔離開大都前的叮嚀……
九叔說:“小阿瀝,記住不論如何,哪怕跪地叩首都要求得晉國皇帝放你回家!一旦皇帝應允,立刻帶護衛快馬出城,這一路換馬人不歇,日夜兼程趕回大燕!晉國的能人太多了,總會有聰明人猜到你父皇命在旦夕不過是為你回燕而尋的借口。大燕要亮刀了……要讓世人知道從此改天換地,旋乾轉坤,我大燕此後便是刀俎!可若如此,便不能讓你留在晉國,使燕被掣肘!你一定要趕在晉國太子的人追上你之前……平安回家!”
回家!
從來大都城的那天起,慕容瀝無時無刻都想著回家。
可他清楚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知道自己為何而來,所以從未表露過思鄉之情。
如今,大燕欲顯露鋒芒,他不能成為旁人掣肘燕國的籌碼!
他要拚了命的回到大燕,回到父皇和母後……還有兄長的身邊。
·
白卿言得知慕容瀝回燕國,便猜到……慕容瀝此一去怕是不會再回來。
燕帝的身體,是洪大夫調理的,洪大夫回來之後便同白卿言說過,若燕帝好生保養再活十年不成問題。
且燕帝心誌堅定,那些年大燕險些被分國、滅過,燕帝都不曾倒下,如今不過是大梁、魏國意圖合力攻燕,而蕭容衍也在為此輾轉各國周旋,更別提……隻要燕帝立在輿圖前仔細看一看便明白,晉國不會坐視大梁掠奪燕國土地,燕帝又怎麼會真的將此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