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卿言敢想,也敢做。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她已經打定了主意,要許女子科考、為官,便必不會退。

蕭容衍隻得道:“若是因此事,大周分崩離析,燕得天下……阿寶也不悔?”

“祖父曾經教導過白家每一位子嗣,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我深以為然。”白卿言定定望著蕭容衍,“天下一統,海晏河清,不論是燕國做到的,還是大周做到的,對百姓來說都是好事!大周和燕國兩國之間的較量,應當是……哪一國的國策,能真正做到富民強國這四個字,哪一國便能名副其實的一統天下。”

四目相對,蕭容衍聽出了白卿言話裏更深層次的意思。

如今的大燕是按照當年姬後製定的國策,來統禦大燕百姓,在實踐中稍作更改,其方針大略不變。

白卿言摸索而行,為大周新政提綱挈領,在大周以極為強勢的手段推行新政。

兩國的國策和法令大部分不盡相同,甚至背道而馳。

但兩國都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一統天下之後也必當是用自家國政方針來統禦一國。

“阿寶的意思,是有意……等來日若,天下隻剩大周和大燕兩家,以綜合國力……來定誰輸誰贏?”蕭容衍問。

蕭容衍曾經想過,若真的到了天下隻剩他們兩國,真正刀兵相見的時候,他們應當如何來平衡家國利益與兩人的感情。

以誰能使民富國強的競賽,來作為爭雄的方式,是否可行蕭容衍不知道……

可蕭容衍明白,若真的到了那一日,兩國不見刀兵合而為一,若是大周低頭並入大燕,大周朝臣會不會同意他不清楚,可若是易地而處,讓大燕低頭並入大周,大燕朝臣必定誓死不從。

兩國合一國,這並非是他與白卿言兩個人,甚至是慕容家和白家的事情,而是燕國和大周兩國的大事。

即便是他明白白卿言不想看到生靈塗炭,不想看到將士白白犧牲流血……隻為他們兩個皆有一統天下雄心的強國爭奪地盤,才想要以這種競賽的方式來定誰輸誰贏,他也不敢答應。

他是大燕的九王爺不假,可大燕不是他慕容家一人之國,而是大燕臣民之國。

燕國和大周最大的不同在於,燕國慕容家世代統治燕國……他們慕容家的子嗣生來便知道他們是燕國的主子,學習和通曉的是禦民禦國之術,他們天生就是來統治燕國的。

燕國完成一統大業,是為民……更是為了建立不世功勳,讓慕容家的姓氏永遠留存在史冊之上。

而新建立的大周,第一任皇帝白卿言,生在世代為臣的白家,自幼承教鎮國王膝下,以完成天下一統為己任不假,可身為臣子,他們自小學習的白家誌向……是護衛山河,還百姓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是為了護民安民,所受的教導是食民一粟護民一世。

或許白卿言最初意圖登上至尊寶座之位是私心作祟,是為了能夠在這個位置上,昭告四海……讓宣嘉年間南疆一戰尚存的白家子回家,為了向這腐爛的晉國朝廷和皇室複仇。

可她後來也是為了百姓而反,在如何治國之上也是用了心的,她讀諸子百家,讀《商子》,讀史……

晝夜不歇,閱覽各家變法書籍,不斷在書籍和史記之中,摸索利國利民且適合大周的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