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想不顧一切的讓她活,可媽媽覺得她就是個“賠錢貨”。
她的病就是一個無底洞,會拖垮整個陸家,甚至,有可能,整個陸家賠進去了,還救不回她。
放棄她是最好的選擇。
陸安然知道自己是個累贅,可她不想死。
所以,每一次的治療,哪怕再痛再難受,她也不敢抱怨,也不敢喊疼。
她乖乖的配合,也希望能快點好起來。
好在,爸爸很聰明也很有手段。
沒多久,陸氏被他發展起來了,她治病的錢有了,爸爸媽媽也很少吵架了。
但這卻是爸爸每天晚上深夜醉酒應酬換來的。
有時候,陸安然總會想,如果她死了,爸爸是不是過的輕鬆一點?
是的。
爺爺那麼有錢,如果不是她,爸爸這輩子可以過的很好,衣食無憂。
如果她死了,爸爸媽媽是不是就不會吵架了?
是的。
因為在她沒出生前,爸爸媽媽的關係是很好的。
雖然爸爸並不愛媽媽,隻是豪門聯姻,但爸爸確實是個好丈夫,人很溫柔,也很有責任心,媽媽看慣了豪門聯姻的醜惡,也不奢求太多,爸爸對她好,不花心,不出.軌,她就已經很滿足了。
所以,夫妻倆,感情雖然並不濃烈,但也算是琴瑟和鳴。
日子過的和和美美。
直到她的出現。
爸爸媽媽開始吵架。
但後來,她沒死,爸爸媽媽卻死了。
他們死在了去陸氏上班的路上。
那個,為了她的病,而創辦的陸氏。
在年幼的陸安然看來,就是她把爸爸媽媽給害死的。
所以,她總覺得自己的病是所有災難的來源。
會害死她身邊的人。
她不敢把病告訴哥哥,也不敢把這病告訴宋清婉。
何況,當時他們被趕出了老宅,錢也用來買陸氏了,三個人的生活都成問題,哪來的多餘的錢給她治病呢。
她這個累贅,拖垮了爸爸媽媽,她不想再害姑姑和哥哥了。
她知道,一旦她將她的病告訴姑姑和哥哥,姑姑和哥哥必定會砸鍋賣鐵,甚至將到手的陸氏賣了,給她治病。
就像爸爸一樣,不顧一切,想盡辦法,去救一個可能活不了多久的人。
可沒必要了,真沒必要了。
她不想活了。
她真的不想活了。
她太難受了。
她覺得自己就不該出生。
她害的哥哥沒有了爸爸媽媽,害的爸爸不在,姑姑被爺爺趕出來。
所有不幸的源頭,都是因為她的病。
陸安然是真的想死了。
她不去醫院治病,身體一天天開始虛弱。
陸啟東死了,研究所沒人給錢,也開始停止研製藥物了。
陸安然卻覺得這樣挺好,她從來沒覺得這麼輕鬆過。
現在回想起來,陸安然也覺得那時才五六歲的自己,早熟的可怕。
大概真的跟智商有關,爸爸媽媽哥哥都很聰明,她雖然身體不好,但腦子卻好使,很多事情,看一眼,就能明白怎麼回事了。
那會兒姑姑和哥哥都很忙,姑姑忙著陸氏,哥哥忙著趕緊長大,一路跳級升學,經常呆在學校。
隻有她,什麼忙都幫不上,一個人在家,默默等死。
她想,隻要她死了,或許就會好了。
哥哥那麼聰明,姑姑隻養他一個,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的。
隻要沒有她這個什麼都不會,還盡會花錢的拖油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