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市為大區首府,設“特區”,行政級別同“州”,是大區政府、立法、司法機關所在地。
通常情況下,國會議員均是由選民從各級議會一級一級推舉上去的。
新海市占了首府的便利,市議會等同於州議會,中間少了一級行政機構,市議員可直接參選大區議員。
而陸叔本身就是市議員,這樣一想確實有可能啊……
“近日,市議會通過了市政府依照《聯邦基礎設施投資與再就業法案》而提出的《新海市基礎再建設方案(修訂案)》……”
“議會那幫吃幹飯的老爺們總算是幹點正事了!”
可能因為父親的緣故,每次一聽到議會有什麼事江林遠總會陰陽怪氣兩句。
陶嘉陽也不好說什麼,畢竟陸叔就是其中一員,不過他心裏倒是很認同對方對議會議員的評價。
設立議會,本意是為了給人民提供一個直接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核心觀念是“民主”。
其運作內容很大部分來自人民的意向,因此亦被稱為“民意機關”。
但就像陸采薇對政治的總結中提到的,議會本質上是一個各方為各自利益談判的場所。
既然是談判,那就少不了爭執和妥協,更少不了扯皮推諉。
如此帶來的就是時間被大量浪費在互打口水仗上。
陶嘉陽和別人聊天的時候,經常會提起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
說某個地方議會的議員就進議會大門,是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產生了異議。
有人說先邁左腳,有人說先邁右腳,各有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為此所有人就在議會大門口展開了討論。
討論了三天三夜,大家實在是困得沒辦法了,最後所有人一商量決定以後都蹦著進門。
當然現實不會這麼誇張,但從側麵反映了議會低效的決策效率,讓大眾產生了很不好印象,以及不滿的情緒。
確實,論起新海市的發達程度大家都會豎大拇指,但一提到新海的交通,不論本地人還是遊客,都隻有一個印象。
那就是“堵”!
真要說起來,還得說到那場反侵略戰爭。
曾經“奇恩人”的入侵令人類文明受到了史無前例的重創。
反侵略戰爭勝利後,百廢待興,國家一貧如洗,經過重組的聯邦政府首先要麵對的就是如何進行戰後重建工作。
當時別無選擇的聯邦政府,隻能有選擇性的將極其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優先解決人民“吃”和“住”的問題。
正因此很多並不迫切的問題就被選擇性的忽視掉了。
後來聯邦恢複了一些元氣,相繼解決了一部分。
但由於政策慣性等因素,一部分問題還是被積壓到了現在。
以新海市為例,當初因戰火大部分人都逃離了城市散落於各地。
而沒錢的聯邦政府,隻能選擇集中安置。
如此新海市從重建之初的幾個小城區三百萬人,經過近五十年的急速擴張。
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麵積超六千平方公裏、包含十個大型城區、人口超五千萬的超級大都市。
如今新海市的繁榮程度已經遠超其前身,但代價卻是其基礎設施的更新速度嚴重落後於時代。
例如城市道路、通訊設施、水電網,至今還沿用著戰前社會的標準,落後時代五十年都不止。
更可氣的是這麼大一個城市隻有兩座民用機場,要知道現在人們出行都會選擇用飛的,而跨星際,比如去月球、火星,也隻能用飛的。
這就導致兩座民用機場根本不夠用。
要說沒錢那不可能,隻能說有人不想看到修新機場……
“昨日,上章區警務局聯合屠維區警務局打掉了一支為禍時久的製販毒團夥,繳獲毒品一百三十二公斤,槍支二十一支,收繳毒資六千九百四十萬,抓獲……”
屠維區!
陶嘉陽和江林遠同時皺起了眉頭。他們兩家包括陸采薇家都住在屠維區。
說來諷刺涉槍販毒在有些大區真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其是在第七大區隻要按時交稅就是合法買賣。
在第三大區則不同,第三大區是少有幾個同時設立死刑、嚴厲打擊製販毒,並嚴格控槍的大區。
涉槍、販毒無論那一項在第三大區就等同於找死,更遑論兩樣都有,幾乎是必死!
這使得第三大區是全聯邦治安環境最好的大區。新海市作為第三大區的首府又是全大區治安最好的城市。
聽新聞的意思,是上章區警務局首先發現的這個製販毒團夥,而這個團夥就在屠維區,才聯合屠維區一同打掉了這個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