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還想細問那群盜墓賊的事,卻不曾想一個輕佻的聲音插了進來。
“喲,這不是我們福建的解元麼?怎麼一個人躲在這裏?”出聲的學子名叫袁成,亦是福建學子,不過跟朱陽不是同一個府。
袁成乃是福建建寧府人,而朱陽的戶籍乃是福建福州府人。
“哦……我明白了,解元大人一定是覺得我們剛才的文鬥太過小兒科,所以不屑參與!”袁成自說自話,卻將朱陽置於諸位學子的對立麵。
果然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了朱陽的身上。
文化人最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清高,尤其是現在集聚了全國各地的學子,他們皆是年輕氣盛者,自傲者更是如過江之鯽。
誰若敢腦殘稱第一,那他們就敢將此人打成腦殘。
而現在的朱陽便是他們眼中的腦殘!
袁成看到如此情景,眼中閃過一絲得意。
在遇到朱陽之前,袁成一直是福建建寧府的神童,他七歲啟蒙,十三歲通過縣試,後來在十五歲時又一舉通過了院試和府試成為建寧府最年輕的案首。
成為案首後的袁成就一直生活在讚揚聲中,成了建寧府中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久而久之,袁成逐漸產生了一種錯覺,他認為在這個大明天下論學識他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洪武二十三年,這一年福建行省舉行鄉試,全福建的學子齊聚福州。
打算在主考官麵前一鳴驚人的袁成碰到了朱陽——一個年紀比他還小,同樣被譽為神童的福州府學子。
鄉試成績很快出來了,朱陽奪得解元,而袁成則是第六——亞魁,連亞元都不是。
一直生活在讚揚中的袁成自然不服,他找遍各種理由,比如亞元和經魁年紀都比他大,而且都是不止一次參加鄉試。
唯獨麵對朱陽,袁成找到任何理由,論年紀朱陽那會兒才十六歲,而袁成已經十八;論考試次數,朱陽同樣是第一次。
自此以後隻要朱陽得到一份讚揚,袁成就恨朱陽恨的深一分。
這幾日袁成其實一直想要尋找機會將朱陽拉入學子之間的爭鬥之中,但是朱陽如同泥鰍一樣,滑不溜手。
正當袁成暗恨朱陽會逃過這一劫時,沒想到朱陽卻在今日自己出現了。
袁成自然不會放過這等機會。
袁成打定主意,隻要朱陽當著全國學子的麵稍加出錯,他就利用手段給朱陽扣上名不符實的帽子,將朱陽的名聲盡數毀去。
京師會試考得可不僅僅是學問還有名聲,對於一個名聲不好的人來說,即使學問再好,朝廷也不會錄用。
“唉……”看著諸多咄咄逼人的學子,朱陽歎口氣放將手中的瓜子盡數給了朱元璋,示意其慢慢嗑。
而朱元璋也沒有拒絕,一邊磕著瓜子,一邊看朱陽如何應對。
對朱元璋來說,讓朱陽當官還不是一句話的事,護犢子,咱就護犢子了,怎麼滴?反對?那就都殺了!
朱陽自是不知道朱元璋心中所想,他甚至不知道眼前的老頭就是朱元璋,以為真是像朱元璋所說,這老頭姓黃!
朱陽站起身來,痛心疾首地看著眾人:為了能夠讓大家有個愉快的心情考完試,自來到應天之後,朱陽幾乎避開了所有的聚會。
隻是沒想到在會考的前一夜,朱陽還是沒逃過。
“那個亞魁呀,不是我不參與,隻是我怕影響你們考試!”朱陽決定再搶救一下,畢竟降維打擊,後果會有點嚴重。
誰知朱陽此言一出,眾人非但不領情,反而認為朱陽狂傲。
眾多學子紛紛出言譴責。
“哈哈……好大的口氣!”
“放肆……”
“你算什麼東西!”
……
看著眾人開口責難,而袁成在心中大笑:朱陽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