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放榜,朝野關注,尤其得知朱陽高中會元,吃瓜群眾更是被撓到了G點,他們覺得自己將會親眼見證一個寒門逆襲的傳奇故事。
然而這些被撓到G點的群眾還沒徹底釋放,一個“朱陽是太子私生子”的消息在應天悄然傳開。
吃瓜群眾們愣住了,原本他們還等著朱陽高中狀元,然後入朝為官一路高歌猛進,娶了魏國公三小姐,做了六部尚書,最終美人、權力盡在手中。
等他們老了,他就會驕傲的對自己的孫子說:你看如今的當朝一品大臣朱陽,當初他來京城參加會試時也是個窮小子,不但被退婚,還被國公爺踩、侮辱,但是朱陽那小子爭氣啊,他認真讀書,連中三元,成為應天最耀眼的那顆文曲星;當初退婚的那個女人後悔了,高高在上的國公爺也搶著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他,就連皇帝也對他畢恭畢敬,你小子要努力啊,將來不說娶個國公爺的妹子,娶國公爺的女兒也行啊。
如今這樣的話卻是說不出口了,總不能跟孩子說,因為你們母親不夠漂亮,沒有被太子看上,所以你不是太子的私生子,你就活該當個農民在家種田。
事情的再次反轉讓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再次陷入了憤怒之中,他們感覺自己被耍了,自己受到了暴擊,身體心靈都碎了。
於是在有心人的引導下,這些吃瓜群眾和學子開始懷疑朱陽的會元身份是不是也是因為太子的緣故。
在他們的認知裏,那些主考官們肯定事前就知道朱陽的身份,他們不願意得罪太子,所以在閱卷之後就順水推舟將會元給了朱陽。
腦補加上聯想,開始讓他們對朱陽進行否定。
之前的那些頗有爭議的“怪問題”以及袁成行凶事件也出現了反轉。
“怪問題”是太子出主意擾亂學子心智;袁成行凶則是因為袁成知道了朱陽與太子的合謀,所以不甘心自己可能到手的會元被奪走,情急之下就在考場上試圖殺死朱陽。
街頭巷角甚至開始說袁成是個好人,是個不屈於權貴,敢於作鬥爭的英雄。
而朱陽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是個喝口水都錯的大壞蛋。
輿論的發酵讓更多的人產生了憤怒。
終於有些頭腦發熱的人開始走上街頭。
有人帶頭,自然就會有人跟隨。
不管是落榜的學子還是那些普通民眾都開始聚眾在貢院門口抗議。
學子們要求查驗試卷,他們覺得朱陽其實沒那麼厲害,自己的落榜肯定是因為朱陽將自己的名額給擠掉了。
麵對眾人的抗議,負責科考和維護治安的一些官員選擇了沉默,他們以為這些都是刁民,隻要自己不說話,時間久了這些人就會因為無趣從而自行散去,那些未經證實的東西也會從這些刁民腦中消失。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讓這些官員如願。
就在抗議的第三天,原本隻是聚集在貢院門口抗議的民眾突然有一部分開始化為暴民,他們搶劫商鋪,傷害平民。
這些人雖然被趕來的五城兵馬司給逮捕了,但是卻並沒有起到威懾作用,反而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榜樣”,找到了宣泄途徑。
於是更多的人開始有樣學樣,京城裏的那些小混混們也加入其中,個別的甚至還成了首領,他們帶領著憤怒的人們對貢院附近有錢的商鋪逐個掃蕩,期間甚至還發生了殺人、強搶民女的惡性事件。
暴亂開始向整個京城蔓延,火光衝天,盡管五城兵馬司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依舊壓不下這場騷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