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十二章 假裝不愛錢(1 / 1)

很小的時候是沒有零花錢和壓歲錢的。大了一些,過年的時候大人們會讓小孩子在兜裏放點錢,圖個吉利,等到過了年後的兩三天,就被收回去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爺爺給的壓歲錢數額也比很久以前多了不少。當然,這完全是和自己家比哈。不管多少,隻要收到壓歲錢,都會很開心。但是等到年後,母親依然會把壓歲錢收回去,說作為開學的學費的。比起我的聽話,弟弟就沒有那麼聽話了。有一次,他自己直接把壓歲錢花了一部分,被母親說了一頓。而我作為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的形象,自然覺得母親的做法是對的。說起自己墨守成規的性格,現在真的想不出來理由是家庭造成的,我從小就是這個樣子,感覺這個性格是天生的。我從小就害怕犯錯誤,在意別人的看法。

在我知道錢能用來買好吃的時候,我就對金錢有了重視。我上學前班的時候,是我第一次使用錢。有一次,家裏人讓我往家裏帶點東西,告訴我到了商店該怎樣說。我完全不懂是什麼意思,到了商店,我把錢給了賣家,拿起東西就走了,店家喊住我,給我找了零錢。我回家的路上,邊走邊罷弄那幾塊零錢,一不小心,沒拿住,錢被刮跑了。當時是冬天,風特別大,隻要刮跑就立馬無影無蹤了。我是萬萬沒想到會有錢刮跑這件事發生的,不管這錢到底是個啥東西,反正我弄沒了東西,事情不妙。我想到會挨說,可是沒有想到母親發了好大火。我完全想不明白為什麼要發那麼大火。

有了第一次花錢的經驗,我知道錢可以換東西。看到學校的小朋友,每天都去商店買東西,我就問了一下需要買的東西多少錢。回到家裏,我知道有個放硬幣的地方,我就拿出五分錢。第一次自作主張去商店,很是膽戰心驚,後來就習慣了。我每天花五分錢,給自己買個小淘氣糖,很是滿足。後來父母親發現裏麵的五分錢硬幣不見了,問是不是我拿了,那我肯定不能承認啊。父母親也沒有追究,可能他們是覺得錢太少了吧,不值得追究。但是後來,不管弟弟是否在家裏拿錢了,母親都會認為他在家裏拿錢了,我也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家裏經濟寬鬆一點的時候我就開始攢錢了,會把一些零錢攢起來。那個時候已經顯示出了我對金錢的喜愛了吧。父母親知道我攢了不少,在需要的時候,會把錢要回去。我也知道這不是我掙來的錢,要回去就要回去吧。我隻是覺得他們太需要理財了,對金錢從來沒有個打算,不想著存錢,不想著投資,不想著未來。掙了多少花了多少都不太清楚。

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我聽到了很多對有錢人所說的負麵說法。比如,越有錢越摳門;越有錢越壞;就知道錢……,在我聽來,有錢的人人格都很低,為了表示自己的清高,我得裝得自己不喜歡金錢。比如對於工作,一定要美其名曰: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