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第264章 我上我還真不行(1 / 2)

老板說什麼都是對的。

即便是說錯了也是對的,辦砸了,則是小員工的錯。

有鑒於此,秦寧也就不再糾結,用特效是否更省錢的問題了,意識到劇本中虛構出的“搖滾之城”就在東北時,他便會心地笑道,“池哥這是要給某個東北小城送福利啊。”

池景行笑著點頭,“是啊,咱們到東北去找一個沒什麼地區文化特色的小城市,以為這個城市建立地標建築,為其打造出城市文化名片為噱頭,應該還是能得到支持的,到時候有相關部門的協助,就算是找當地的群演,也更順利不是?”

什麼是城市文化名片呢?

城市文化名片,就是能充分反映當地文化、經濟特色,能代表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內涵的優質地方特色產品、特色景致、標誌性建築等。

城市文化名片作為城市的文化符號象征,對擴大城市影響力、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曆史和文化背景,城市文化名片就是要把這種差異化的特質濃縮出來。

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獨一無二的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靈魂。

文化是否繁榮興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更關係著城市的發展後勁和前景方向。

所謂“一花一世界,一城一風情”,一座讓人記憶深刻的城市,往往和文化息息相關,而“文化地標”無疑是將抽象文化曆史具象化、符號化的最佳載體。

文化地標,就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既能濃縮了城市智慧和文化品味,又會成為市民的精神坐標和凝聚力的來源,或許還可以以人文品牌撬動城市發展。

人們聊起京城時,總是會說起“長城”、“四合院”、“天安門”、“長安街”等等。

而諸如“石家莊趙子龍”、“棗莊高長恭”、“渝城美女”、“蓉城麻將”、“孔子故裏”、“玉林狗肉節”等等,也都屬於城市文化名片。

像京城、長安、金陵等古都,很輕易就能找出無數張城市名片,但對一些曆史不那麼悠久的小城市,想找出能代表當地文化特色的名片,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早在前清道光年間,籍屬宜昌的顧嘉蘅到南陽就任知府之時,襄陽人和南陽人便打起了,爭搶諸葛亮躬耕之地的官司。

顧知府既不好得罪襄陽人,又不願觸怒南陽人,情急之下,便滿頭大汗寫了一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但和稀泥之舉卻無法消融兩地的紛爭,反倒讓他們更理直氣壯地爭搶起諸葛亮來。

“對聯門”之後,兩地百姓的芥蒂反而越積越深了。

池景行想為一個沒什麼特別的文化符號的城市送易掌櫃“城市文化名片”,絕對是行善積德之舉,稱其為“送子觀音”都不為過啊。

秦寧聽池景行聊起城市文化名片這個話題之後,一時間倒是陷入了沉思。

他所在的吉寧市是一個縣級市,建市不過十多年的時間,當然可以寬泛地說是隸屬於北戴河,而且離著北戴河也並不算遠。

可北戴河這種有著政治象征的地方,並不太利於宣傳。

至於當地的文化?

香肉算不算?

可古人早說了,——“稀泥巴糊不上牆,狗肉上不得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