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第八十一章 兼聽則明(1 / 3)

侯懷穀聞言接過了話頭,“穀裏去江南道一下子買了那麼多人,其實就是想省錢。他們趁著江南道楚王作惡,民不聊生的機會,用極低的價錢買了好多童男童女。用途嗎,無非就是兩個,一是用來試藥,二是培養像四魔那樣的人。

試藥的不說了,馮師弟說的很清楚了,這個事穀裏做的確實過分。至於培養像四魔那樣的人,前麵也跟您說了一些,四魔是專門培養出來威懾、控製我們毒師和毒武者的。要說清這個問題,可要從神農穀說起才行。

話說神農穀時,穀內最初隻有兩類人,那就是武者和藥師。後來為了發揮神農穀的特長,協助武者更好的完成各種任務,一些藥師開始專門研究各種不同用途的毒藥。慢慢大家發現這些毒藥威力巨大,這些兼職研究毒藥的藥師也逐漸變成了專職研究毒藥的毒師,神農穀裏慢慢就多了一類人。

但毒師最早出身於藥師,本身和藥師一樣需要大量時間來學習鑽研各類醫藥知識,沒有多少時間練習武技,身體素質較差,也就無法在實戰中更好地發揮出劇毒的威力。於是毒師裏又分出了負責研製噴射毒素裝置的工匠,來彌補毒師體力的不足。

但後來他們發現,即便有了噴射裝置,毒師自己用毒還是難免傷害身體,因為他們不習武技,身體素質都一般,對毒素的抵抗力也不強,於是才有了我們這樣的毒武者。隻是要想當毒武者可不簡單,首先要身體好,武技高強,還要能適應自己使用的毒,否則沒毒死別人自己就先被毒死了。

這個過程極為痛苦,不是一般人能挺過來的,所以毒武者數量一直不是很多。即便如此,毒武者被培養出來後,就成為了主要戰力。神農穀也因此實力大增,得了不少好處。毒師和毒武者也因此就想借機爭取更多的權利,提高自己在穀內的地位。

但當時的神農穀穀主沒有同意他們的要求,矛盾就這樣積累了下來,終於慢慢演變為政變。毒師聯合毒武者成功刺殺了當時神農穀的穀主,但毒師和毒武者畢竟根基淺,人數也少,最終被武者和藥師聯合打敗了。

神農穀本來想徹底消滅掉毒師和毒武者,但這樣會讓神農穀元氣大傷,甚至失去與另外兩祖門對抗的資格。所以後來他們隻是誅殺了首惡,放了其餘的人。但為了防止再發生類似的事,神農穀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他們先是研製各種劇毒的解藥,這對擅長醫藥的神農穀來說相對簡單,進展也很順利。當時他們掌握的隻有十來種常用毒藥,每種毒藥的解毒劑都成功研製了出來。解毒劑雖有了,但因為每種毒的解法都不同,十幾種毒藥光解藥就要背一大箱,一旦真與毒師或毒武者發生戰鬥,極不方便。而且這種方法還有一個致命缺陷,中過毒的人都知道,中毒之初和解毒時會降低甚至完全喪失戰鬥力。這在戰鬥中怎麼行,對手怎麼會幹等著你解了毒,完全恢複過來再跟你打呢呢?”

劉繼祖有切身體會,聞言點了點頭。

侯懷穀見劉繼祖點頭,而且看表情似乎經曆過,他有些詫異,但沒問,而是繼續講道:“直到多年以後,穀裏出了一個奇才,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此人不安常理出牌,他反其道而為之,主要研究如何提升人自身對毒素的抵抗力,用了一生的時間,終於製成了現在穀裏賣的最貴的解毒藥‘百毒解’,當然那會兒是不對外賣的。

它雖號稱可解百毒,但實際上吃了之後隻能對當時那十來種毒形成抵抗力。但在研發之初,這也是驚世之舉,因為那時毒的種類就那麼多。而且百毒解能解的毒,包括當時所有那些容易獲得,量比較多,造價低廉的劇毒。直到今天,包括無為穀的人在內,行走江湖時依然多是使用這些毒,所以百毒解依然是賣的最好也最貴的解毒藥。

百毒解研發成功之日,第一個實際意義上的‘克毒者’就誕生了,隻是他們當時不那麼叫。因為當時參與試藥的都是武者分出來的,他們就被稱為了醫武者,從此神農穀裏又多了一類人。

醫武者和百毒解的同時誕生,對神農穀意義重大,穀裏還專門開發了克製毒武者的武技和解毒術傳授給醫武者。有了這些不會用毒,卻不怕劇毒,還會解毒的武者,藥師和武者們終於放心了,就這樣神農穀終於平靜了下來。

後來神農穀退隱,派弟子建了無為穀,這些弟子的後人們仿照神農穀的模式,根據無為穀初代先祖的姓氏和能力進行了固化分工,才形成了現在無為穀這樣的局麵。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宗門發現醫武者也有弊端,弊端源於新種類劇毒的不斷出現。這些新毒有些是毒師們自己慢慢研製出來的,也有其他江湖門派或普通百姓發現,被毒武者帶回宗門的。

靠百毒解培養出來的這些醫武者發現,他們沒辦法對這些新毒產生抵抗力,這樣新的問題產生了,藥師和武者們又開始坐立不安了。於是宗門順著醫武者的思路,希望培養出對更多毒有抵抗力的人,為此穀裏又開始了漫長的研發。

而成果就是四魔這樣的人,他們和早期的醫武者很像,自己不會用毒,號稱百毒不侵,也被傳授了專門克製毒武者的武技。但他們卻不是初代無為穀弟子傳下來的五姓中人,因此穀裏沒稱呼他們為醫武者,而是被穀裏命名為‘克毒者’。

您可能也注意到了,四魔的腦子有些不靈光,那就是後遺症。克毒者為了適應各種毒,經受了無數的痛苦與折磨,身心都受到摧殘,大多數人都挺不過來。

這也是五姓中人沒有克毒者的原因,他們自覺高貴,命也值錢,不會去做這種有損身心甚至喪命的事。因此穀裏通過各種途徑找來很多小孩來做這個事,當然這些小孩主要是花錢買的,因為穀裏從來不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