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他們白天都要勞作,晚上劉繼祖等人還要按照以往的安排教那些孩子。
經過一段時間係統的訓練甄別,現在這些孩子已經進行了區分。
有些孩子對武技非常感興趣,身體也好,性格也衝闖,他們就主要教他們武技。
有些孩子性格柔和,對學武興趣不大,身體素質也一般,但比較有耐心,做事認真細致,這類就主要教他們醫術和製藥。
還有一些對學武一點都不感興趣,也不適合學醫的,就主要教他們一些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讓他們有一技之長。
另外包崇義還選了幾個悟性不錯,愛學習的,教他們舉業。
除了舉業以外,其它的技能他們都沒有刻意區分男女,都是男女一視同仁一起教。
蘇孟奇和範成等人也開啟了采購模式,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這個山穀,錢也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山穀也日新月異地發生著變化。
劉繼祖、侯懷穀和馮定坤三人則帶著幾個長老,天天商量著如何規劃。他們想讓這個山穀從一開始建設就有細致的規劃,不像那些自然村落,缺少規劃,雜亂無章。
他們先是加強了這裏的防護,為此他們下了大功夫。隊伍裏有個藥師對此很有研究,他帶著幾個人根據地勢和山林的情況進行了周密地觀察和布置。
他們先是在地契劃定的區域邊緣,人為的進行植樹,將山林植密,使人畜無法通行,再根據情況利用蕁麻、荊棘、山石、土堆將可以進到這個區域的路全部封了起來。
然後他們又把那條從兩棵大樹進來的那條路的入口遮掩了起來,利用原有的山石地勢製造了好幾個暗門和迷宮,不知道的人根本無法通過這條近路進入山穀。即使有人無意間發現了,步入其中,隻要一個入口走錯了,就會又繞回到官道上。
為了迷惑外人,他們另外開辟了一條路,用於後麵官差稅吏等外人來他們這裏辦差時使用。這條路曲折難行,要走半個時辰才能繞到河邊,平時隻需要在這條路上稍作手腳,那裏也會變成迷宮。走到裏麵的人要麼在原地兜圈子,要麼又會回到官道上,讓人以為是鬼打牆,他們用這種辦法避免外人進入。
路口的茶館也開始營建,因為建房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為此他們特地從商州城高價請了各種工匠來建房,並同時為山穀裏麵的營造製作各種器具和材料,包括木材、石材、鐵器、磚瓦、竹料等。
為了方便這些工匠,有不讓這些工匠知道山穀的所在,他們還在路邊山林裏開辟了一個區域出來,專門給這些工匠幹活住宿。
為了把這些本領都學會,以後他們自己來營建山穀,侯懷穀故意派了二十幾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和幾乎全部年輕弟子跟著在哪裏主動幫忙。
那些匠人的手藝是不會輕易傳授的,但蘇孟奇花了大價錢,侯懷穀這裏安排的食宿都很好,對他們也十分尊重,那些孩子和弟子嘴也特別甜。因此雖然知道他們是在偷藝,他們也沒有拒絕,有些甚至主動教這些孩子和弟子。
為此侯懷穀在請示了劉繼祖之後,答應多給這些匠人些錢,就作為學藝的費用。這樣一來,那些匠人教的就更加用心了。
這樣一來等茶館蓋好,山穀裏需要的各種物質也準備的差不多時,這些孩子和弟子就能學會木匠、石匠、鐵匠、瓦匠、篾匠等最基本的那些本領,慢慢熟悉後,以後再幹什麼就不需要去外麵請人了。
這樣轉眼二十多天時間過去了,所有的人都很累,但大多數人都很開心,因為他們是在為自己建造家園,特別是那些孩子。
劉繼祖更是特別累,他除了白天帶著大家幹活,晚上教這些小孩武技,教大家射箭騎馬,早上他還要擠出時間來練功。
武技一天不練就會退步,對於這一點,劉繼祖深有感觸,所有的書院外姓弟子都會終生保留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都要早起練武。每位師父都會反複告誡自己選中的弟子,十八歲、二十三歲、二十八歲是三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