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第一百五十一章 形勢逼人(1 / 3)

田先生講過,曆史上北方遊牧民族曾經多次趁著中原王朝內亂,攻破或繞過長城關隘,再沿著山西道或河北道殺入中原,那才真是生靈塗炭呢!因此山西道的雲州、朔州,河北道的幽州、錦州曆來都是軍事重鎮,常年駐有重兵。

現在兩道都歸了晉王,因此僅從兵力來講,目前四王中晉王的實力最強。但山西道和河北道的經濟卻不是最好的,雖有幽州通商帶來的一些資金,但養這麼多兵還是很吃力的。畢竟以前是舉全國之力養這些軍鎮,現在隻是靠著兩個經濟並不發達的道來供給,難免捉襟見肘。

晉王為了養這越來越多的兵馬,就隻能不斷朝老百姓加稅了。而這應該就是老百姓衣衫破舊,麵有菜色的主要原因了。劉繼祖心想再這麼下去,這兩道遲早也會變成江南道、江北道那樣。

區別隻在於江南道是因為楚王貪婪,百姓因此被盤剝,而山西道和河北道是因為晉王有野心,擴軍備戰,百姓才被盤剝。

兩地原因不同,但結果卻差不多,怪不得古人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田先生去世前曾跟劉繼祖說過,他之所以關注時局,主要就是擔心內憂引發外患。雖然中原地區從來也沒有真正消停過,總是打來打去,但內戰和外族入侵還是不同的。內戰打來打去最終的結果是易主,但外族是來殺人、放火、搶錢、搶東西、搶女人,甚至亡族滅種的。

劉繼祖前世學過世界史,他知道前世就有好多古文明徹底消失了,而造成這些文明消亡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外族的入侵,因此他也很認同田先生的憂慮。

而且田先生和自己的家族、家人、親朋好友都在忻州,萬一烏合台率部攻破長城關隘,突破雲州和朔州的防線,忻州就首當其衝了。到時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田先生一直對大周的各種問題憂心忡忡。

他最擔心的是官員腐敗會激起民變,造成內亂,而內亂肯定會削弱國家的防禦力量,從而引發外患。而大周這些腐化墮落的官員隻知道千方百計地維護、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滿足他們那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們沒有保家衛國、匡扶社稷的能力,到時候真出了事怎麼辦?

誰知田先生去世沒多久,官員腐敗的問題還沒有拖垮大周,國家就隨著嘉和皇帝駕崩而陷入了分裂。這個局麵田先生也曾經有過預料,他說過太子被廢多年也沒有再立,這是取亂之道,先把楚王放出去就已經有違曆朝傳統了,後麵居然又把三個成年的兒子外放為王,而且還賦予重權,不予約束,這更是為國家分裂埋下了禍患。

果然,田先生不幸言中,現在的局麵正如田先生意料的那樣越來越糟糕。等朝廷和四王的力量積蓄的差不多了,肯定會有更大規模的戰爭發生。而為了養這些多出來的兵馬,就隻能盤剝百姓了,盤剝到百姓難以為繼時,難免會激起民變。

現在的江南道已經是這個樣子了,而江北道、河北道、山西道極有可能會步江南道的後塵。吳王的江東道和江西道還好,秦王占的隴西道、隴北道劉繼祖沒去過,不知道情況,但相信這些地方的情況也會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而惡化。

朝廷目前統治的區域也會隨著一起惡化,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內亂會消耗整個中原的資源、人力與兵力,造成邊關不穩,甚至無暇顧及。現在晉王就已經抽調了一半的戍邊軍隊去幫他打內戰,秦王有沒有做同樣的事情暫時還不知道。

但劉繼祖分析秦王這樣做的可能性極大,畢竟秦王掌握著帝國西邊的戍邊軍隊。如果北邊和西邊的邊境都出現問題,大周麵臨的麻煩就更大了。